教案
-
摩登史前餐點上桌了適用對象:國小3-4年級課程時間:40分鐘×3節,共120分鐘
運用穿越時空的手法,讓學生從現在的生活器具,推敲史前時代運用於烹煮、狩獵、耕種、捕魚等使用的工具,想像並感受不同時代的生活環境與生活型態差異。結合展場導覽與大地遊戲,多元性體驗活動增進學員學習動機與樂趣,並從寓教於樂的活動中體驗與想像史前人類的生活經驗與智慧。
-
柯南在南科適用對象:國小5、6年級/第三學習階段課程時間:3節,共150分鐘
以南科地區出土的不同時期和文化的器物,透過觀察、紀錄、提問、解釋與想像、探究與發表的歷程,利用陶器碎片的分類與拼組模擬文物重建的活動,培養學生考古學的基本素養,感受「時間」在考古研究的意義。
-
性別適用對象:高中課程時間:60分鐘
利用考古資料認識男性和女性生理上的差別,討論考古資料禮俗所呈現的性別差異,思考性別差異和社會分工之間關係的建立,引導學生思考生活周遭空間性別領域的問題。透過讓學生省察周遭環境中的性別符號,瞭解性別差異,以及性別差異如何透過社會文化語境,進入到空間,變成傳統文化的性別分工,進而反思性別差異與文化之間的關聯性。
-
原住民適用對象:高中課程時間:50分鐘
透過西拉雅文化的考古資料,結合歷史科課綱中所強調的學習內容,讓學生了解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原住民文化及權利復振運動,同時與臺灣進行比較,期許學生能藉由自發探索—同儕互動—社會共好的學習歷程,培養關懷多元族群的胸懷,以遼闊的視野展望未來。
-
環境與歷史適用對象:高中課程時間:50分鐘
透過考古研究資料,了解史前文化生活器物、飾品文化與應用農業,以及臺灣海島型文化與外界交流帶入的器物對臺灣島內的影響,並思考從用「雙手」到使用「工具」是否為科技的開始、帶入物種與文明課程中。
-
疾病與醫療適用對象:高中課程時間:50分鐘
讓學生覺察自己身體病痛或疾病發生的原因,引導學生透過考古發現,了解史前人的骨骼、牙齒、棋並與生活環境。思考史前時代有哪些「科技/工具」及如何發展?為了生存而勞動甚至發動戰爭,可能會在哪些部位發生傷害?工具的革新痕跡在哪些遺址可找到證明?現今如何運用現代科技檢視史前文物,藉此引導學生更完整認識科技及醫療的發展。
-
藝術與文化適用對象:高中課程時間:45分鐘
藉由史前人類、西拉雅族群、近代漢人的服飾、飾品或生活用品的圖騰,探討不同族群審美觀念的不同,以及互有影響的佐證,也讓學生去觀察周遭不同族群的服飾或其他工藝品。並解讀考古資料,進而更了解臺灣史前社會,學會解析工藝品背後反映的社會文化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