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發現史前電子報

~
總筆數:292
期數 當期主題 發行日期
527
  • 「微觀」史前卑南聚落的考古發現
  • 山谷中的鑽石-露西50周年
  • FestPac Hawai'i 2024 X史前館連線——感受展覽與館員帶來的訊息與力量(中)Bishop Museum「大洋之紅」特展的意涵
2024-11-15
526
  • 博物館手演──2024年史前館展廳沈浸式手語戲劇展演
  • 做為多義存在的物件──重讀布農族木雕年曆
  • FestPac Hawai'i 2024 X史前館連線——感受展覽與館員帶來的訊息與力量(上)Honululu Art Museum
2024-11-01
525
  • 生物人類學的生物側寫手段──骨骼與年齡鑑定
  • 當代考古學展示廳先鋒任務:東京都埋藏文化財中心拜會紀要
  • FestPac Hawai'i 2024 X史前館連線──馬克薩斯群島的展台與舞台(下)
2024-10-15
524
  • 石頭裡蹦出來的不止孫悟空:臺灣原住民族的人類起源傳說
  • 從青森「三內丸山遺跡」探討現地遺址公園的展示
  • FestPac Hawaiʻi 2024 X史前館連線——馬克薩斯群島的展台與舞台(上)
2024-10-01
523
  • 當鳥居龍藏百年手稿與南排灣當代文化復振相遇
  • 英國愛丁堡大學返還牡丹社事件原住民遺骨案:國外篇
  • FestPac Hawai'i 2024 X史前館連線──夏威夷考古踏查之神廟篇
2024-09-15
522
  • 從陶到瓷
  • 英國愛丁堡大學返還牡丹社事件原住民遺骨案:國內篇
  • FestPac Hawai'i 2024 X史前館連線──夏威夷考古踏查之魚塘篇
2024-09-01
521
  • 太平洋島民的天然災害:氣候變遷與調適
  • 為何大英博物館要開放數位化藏品
  • FestPac Hawai'i 2024 X史前館連線──參與太平洋藝術節的方式:從生活議題切入的思考(下)
2024-08-15
520
  • 文化的理解?還是誤解?從鳥居龍藏的蘭嶼調查談起
  • 偷盜小米的英雄神話
  • FestPac Hawai'i 2024 X史前館連線──參與太平洋藝術節的方式:從生活議題切入的思考(上)
2024-08-01
519
  • 來自屏東縣萬巒鄉赤山村潘辛上家族的馬卡道文物捐贈
  • 史前卑南大解密──卑南遺址公園校外文化體驗活動
  • 山崩與同震變形
2024-07-15
518
  • 臺灣史前航海王──到史前館看澎湖玄武岩
  • 排灣族內文舊社踏查之初探
  • 2023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探索、學習與成長的博物館實習之旅
2024-07-01
517
  • 特殊教育學校體驗南島文化的好去處
  • 從民族共生的意義談日本國立愛努民族博物館
  • 2023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認識考古
2024-06-15
516
  • 還以為走進了夜店,原來是「微觀.史觀」考古特展!
  • 史前陶器的百步蛇紋── 卑南遺址及上里遺址的考古發現(下)
  • 2023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實習了43天,留下些什麼?
2024-06-01
515
  • 博物館日超展開──「進入書書果實世界」市集在史前館!
  • 史前陶器的百步蛇紋── 卑南遺址及上里遺址的考古發現(上)
  • 2023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步入社會前的充電之旅
2024-05-15
514
  • 史前館南島廳中的「沙西米」鮪魚空罐拼接作品介紹
  • 博物館是我的舞台—豐田國中X博物館戲劇導覽計畫
  • 2023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獲得人生的養分
2024-05-01
513
  • 尋找〈編號27〉背後的無名者:談《月亮的名字》漫畫出版
  • 動物也要考古?(下)
  • 2023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解答、學習、磨練
2024-04-15
512
  • 從牡丹社事件遺骨安置寄藏看博物館的文化學習
  • 動物也要考古?(上)
  • 2023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與物、與人之間的互動
2024-04-01
511
  • 眾籌──博物館籌資的新策略
  • 當帝國開始凝視:日本時代初期寫真帖裡的臺灣原住民族形象(下)
  • 2023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從課堂到博物館的探索之旅
2024-03-15
510
  • 考古知識與當代議題之串聯與行動:談「乘風破浪到澎湖」特展
  • 當帝國開始凝視:日本時代初期寫真帖裡的臺灣原住民族形象(上)
  • 2023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更加全面認識博物館
2024-03-01
509
  • 看見澳洲──19世紀澳洲白人拓殖者的《PLENTY 豐盛》想像(下)
  • 文化遺產能吃嗎?從《和食展》談飲食文化的共同記憶與文化認同
  • 2023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抱持著疑問踏上史前館實習之旅
2024-02-15
508
  • 看見澳洲──19世紀澳洲白人拓殖者的《PLENTY 豐盛》想像(上)
  • 南科考古館「開箱!秘室日常」新上線
  • 2023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與突破
2024-02-01
507
  • 看見澳洲──'Gone Fishing':一個思索人與水域關係的展覽(下)
  • 史前館的藏品分級
  • 2023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探索博物館幕後的實習之旅
2024-01-15
506
  • 看見澳洲──'Gone Fishing':一個思索人與水域關係的展覽(上)
  • 拯救家園,減碳行動START!
  • 2023年史前館考古教育推廣活動回顧與反思
2024-01-01
505
  • 南島運動資料庫建置第一步:【史前館+原棒協】
  • 穿越千年的史前文物──從陶片分類看史前陶容器
  • 「走讀臺灣x時空彼端的尋金者:Takili的過去與現在」 構想緣起與辦理心得
  • 【我是誰?雄獅美術李賢文的奇幻之旅】
2023-12-15
504
  • 史前館推動部落樂舞串聯的二三事
  • 天搖地動地牛翻身:臺灣原住民地震傳說
  • 「走讀部落‧為長青『賀彩』──重回來食路篇」構想緣起與辦理心得
  • 「走讀發表會‧《東邊的西魯凱》魯凱排灣族語雙語繪本新書發表會」
2023-12-01
總筆數:292
每頁筆數:24
頁次: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