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董作賓


撰稿者
杜美慧
內容

董作賓是著名的中國考古學者,也是殷商甲骨文研究的專家。原名作仁,字彥堂,一字雁堂,號平廬,河南省南陽人,生於1895年(清光緒21年),1963年 (民國52年)卒於台北巿,享年六十九歲。   

董作賓先生於1923-24年成為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的研究生;1925-27年先後在福建協和大學、河南中州大學及廣州中山大學任講師、副教授和教授。在加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之前,他時而經商,時而教書,時而辦報,時而求學,可以說完全是一位奮發自修的學者。1928年中研院史語所成立後,他歷任通信員、編輯員、研究員及代理所長等職,並在1948年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7至48年,他應美國芝加哥大學之聘,於該校擔任中國考古學之客座教授;1949年回國擔任台灣大學教授;1956年再任香港大學、崇基學院、新亞書院和珠海書院的研究員兼教授。1958年自香港返臺後,續任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教授,並應聘擔任中研院史語所增設的甲骨文研究室主任一職。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之後,董作賓先生主持了殷墟的試掘工作,這是中國從摸索而至全面以科學方法發掘遺址的開始。而後,他主持或視察殷墟的發掘工作,改良了一些考古技術方法,為殷墟的發掘工作奠定了基礎。此外,他也參加了山東城子崖、滕縣安上村與曹王墓的發掘,這些工作對早期的中國考古學發展都極為重要。   

董作賓先生對於中國甲骨文的研究亦有卓然貢獻,學界把他與羅振玉(雪堂)、王國維(觀堂)及郭沫若(鼎堂),合稱為「甲骨四堂」。他對甲骨學與殷商史研究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包含:大龜四版與貞人的發現;十個斷代標準的提出;殷曆的建構,著有《殷曆譜》;甲骨文字的考釋與解讀;殷代地理的推測及制度的研究等。從比較這些文字與埃及文字之中,他證明了甲骨文不是造字的開始,這除了對文字學發展有重大影響外,也開拓了古代文化研究的另一途徑。   

董作賓先生的書法及篆刻作品今存《平廬印存》一冊,學術論文則共計約200篇,多存在《董作賓學術論著》(1962)及《平廬文存》(1963),1978年藝文印書館出版有《董作賓先生全集》,分甲、乙編,凡12冊。

參考來源
1、中央研究院網站 http://www.sinica.edu.tw/~dmuseum/4/Tung%20Tso-pin.htm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