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空間分析


撰稿者
蔡佩穎
內容

空間分析是一個考古學研究的方向與方法,主要是針對考古遺物或各種考古現象在空間上的分佈,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來進行各種類型的研究和分析,並且藉由分析的結果,進一步去回答考古學家所關注的種種議題,所以我們也可以說,空間分析是一種考古學的研究策略。為什麼考古學要進行空間分析呢?因為空間是一種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的社會現象,它同時具有抽象與實體存在的兩面性,它可能是一種概念、一種自然的地理形式,也可以是一種人為所建構出來的環境,會依照人類所進行的各種活動或是它所存在的文化體系,而有所不同。透過人類活動所表現的空間性質,可以讓研究者了解人們的空間概念,以及他們日常生活的多種面向。而考古學其實也就是一門研究人類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所呈現的行為痕跡,因此「空間」跟時間一樣,對於考古學家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考古學的空間分析研究,主要是注重遺物與各種現象在遺址中所呈現的空間分布模式,以及一個遺址如何形成的過程,而這種研究的分析單位,大致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大範圍的區域為單位(例如台北盆地地區),討論在一個區域中各遺址的空間分布,另一種則是以單一遺址為單位,探討各種器物、現象與活動區域在遺址內部的空間分布形式及其相關性。考古學家在進行空間分析時,經常會使用各種量化與統計的方法,來分析遺物與考古現象的形式、種類、數量等在空間上的變化,由此推論過去人類的活動狀態與內容,甚至是人群間的互動關係。因此我們可以了解空間分析其實具有兩種目的:第一種是在實際操作層面上,關注各種考古遺物、現象等之間的關係;第二種是在分析推論層面上,希望能夠重建以及解釋過去人類的各項行為與活動脈絡。舉例來說,如果考古學家在分析遺址中所出土的遺物空間資料,發現有某個區域有大量的石材、石器殘件或廢料、未完成或不完整石器的分布,也許就可以推斷這個地方是過去人類製造石器的工作地點;或是某個區域出現有大量黑碳或黑土的火塘現象,伴隨著一些動植物的殘渣,也許可以初步推測此地是過去人類可能煮食的區域。而若是一個遺址同時呈現了製造石器的工作地點與煮食區,這兩個活動地點在整個遺址的空間位置,可以讓考古學者討論人們是如何在此遺址裡劃分生活空間、安排日常生活活動的範圍。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一個空間中不一定只進行單一的活動,也就是說,遺物所呈現的空間模式可能是多重活動所建構出來的,所以必須從多面向的資訊來進行空間分析,可以避免過於單一面向的思考。   

從考古學空間分析的研究目的、對象、方法等,我們可以知道它希望對遺址空間模式與人類行為進行詮釋,由於人類活動與物質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考古學中空間分析的方法,可以幫助考古學家了解人類活動所留下的物質遺留及空間模式,也就是利用考古學上所能觀察到之現象的空間屬性與關係,試圖重建及解釋過去人類的行為及活動,考古學家可以利用這些分析結果,更進一步去溯源其背後的社會關係、宇宙觀或是意識形態等不同層次的社會文化現象。

參考來源
1、黃應貴 1995 <導論>《空間、力與社會》:1-37,黃應貴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民學研究所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