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姿
撰稿者
蔡佩穎
內容
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可以知道所謂的「葬姿」就是人死亡之後,被他人埋葬在棺中或墓中的姿勢。一般而言,考古學家若是在考古發掘工作中發現了墓葬現象,墓葬現象的內容包括了人骨遺留、葬具、陪葬品、埋葬位置等面向的資訊,而葬姿就是從墓葬中的人骨遺留來判定的,考古學家會根據死者骨骼型態的呈現來為各種姿勢命名,例如仰身直肢葬、俯身葬、屈肢葬、蹲踞葬等,因此當我們看到這些名詞的時候,就可以聯想到死者在死亡之後,被埋葬在木棺、石棺等葬具,或是墓穴中的姿勢是如何擺放的。
值得注意的是,埋葬的姿勢並非是死者自己選擇或出自於其意願的擺放,而是由他的家人、親友等其他的人來選擇的,而他們又是依照什麼原則來選擇埋葬死者的擺放姿勢呢?雖然我們並不能完全知道每一個例子的情形,不過卻可以大概了解,幫死者埋葬的人應該是依照他們所處的社會原則來處理過世的人,而處理死者的方式,就表現在葬姿、陪葬品、葬具、埋葬位置的選擇,也就是說,這些人應該會根據他們所在社會中,一般大眾認為合理、可行且大家普遍都採取的埋葬方法來埋葬死者,而這些處理方式往往是受到當時社會中所具有的宗教觀、文化理念等的影響加以選擇埋葬方式。因此透過對墓葬資料中葬姿的討論,可以讓考古學家了解死者所處的社會中,普遍流行的埋葬方式,這是一種當時社會有關喪葬方面的風俗習慣的呈現,同時也隱約透露了這個社會文化對「死亡」、人的身體等觀念的理解,或是可能可以反映出他們獨有的文化思維、宗教觀等認知層面的表現。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