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遺跡
所謂的考古學遺跡,顧名思義就是在考古遺址中,所發現因為人類活動而留下非自然性或天然的活動痕跡,而它與陶器、石器、玉器等遺物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這些遺跡不是一件一件的器物,而是具有一定範圍,與遺址周遭環境有顯著不同的情形或現象,因為是一個範圍內的特殊情況,所以是不能被移動或是被人類攜帶離開的。一般來說,考古學家又稱這些遺跡為「現象」,它們通常只能在發掘過程中被考古學者觀察到,由於具有難以被搬動移開的性質,所以這些遺跡或現象很難像遺物一樣,直接被挖掘出來清洗處理,或是帶回工作室做後續的分析研究,因此大部分會被保留在遺址出土的位置上。
在考古遺址中,最常見的遺跡包括了火塘、灰坑、貝塚、柱洞等,「火塘」是指過去人類在遺址生活時使用火的地方,它可能會是一堆黑土或是黑碳所聚集的狀況,而火塘所在位置經常是當時人類煮東西的地方,因此也可能會有一些食物殘扎的遺留。「灰坑」,是過去人類清理垃圾及廢棄物後,集中丟棄它們的地方,所以在遺址中如果觀察到有一個區域內存有大量陶片、石器殘件、獸骨、植物殘渣聚集的情形,這很有可能就是過去人類丟棄垃圾與廢物的灰坑。「貝塚」則是過去人類食用完貝類,集中丟棄貝殼所造成的一種考古現象,有時候也會將一些廢棄物跟垃圾丟入貝塚中,因此若是在遺址中發現有大量貝殼與部分器物或器物殘件出現的情況,考古學者就可以判定此遺址存在著貝塚的遺跡,而其中的貝殼則屬於生態遺留,是可以被考古學家收集帶走的。而「柱洞」則是過去房屋建築的柱子在地面所留下的痕跡,由於蓋房子所使用的支柱埋入地下,在房子倒塌廢棄後,埋在土裡的柱子很容易跟著腐爛,混合著原本土壤中的植物與腐植質,造成柱子所在位置的土壤會比周圍鬆軟許多,在進行考古發掘時很容易就可以發現;如果一個遺址中有柱洞出現,表示此遺址在過去曾經存在過房屋結構,考古學家有時候也可以經由柱洞的形式,來推斷這些建築結構的型態可能的情況。
考古學遺跡與遺物、生態遺留一樣,能提供考古學者相當多過去人類生活的相關資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它通常很難被研究者帶回工作室做各種分析處理與後續的研究,因此考古學家若是發掘出這些遺跡或現象,會盡可能的詳細記錄其相關資訊,利用繪圖及拍照呈現它們在遺址中出土的相對位置,有時候博物館也會利用像是翻模技術的方法,展示陳列遺址中所出土的重要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