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林遺址
撰稿者
張金勝、涂勤慧
內容
瓊林遺址位於金門島中部太武山西麓,地理位置在東經118°23',北緯24°25'。行政區域隸屬於金湖鎮瓊林村,瓊林村居民以「蔡姓」佔絕對多數。瓊林原名為「平林」,依「金門蔡氏族譜」所述,昔時此地樹木多,遠望森然若蓋,故名為「平林」。明萬曆年間瓊林籍進士蔡獻臣,歷任兩浙文宗,識拔精詳,去取公明,普為浙人稱道,立祠祭祀。當時福建巡撫以蔡獻臣學問純正,平林因而獲賜御里名為「瓊林」,沿用至今。
瓊林遺址為一歷史時期的遺址,民國九十年八月間,歷史曾於瓊林村151號西側與160號間的空地進行一2m×2m探坑的考古試掘工作。發掘出土的遺物皆為歷史時期之遺留,主要有青瓷、白瓷、黑瓷、青花瓷、硬釉陶、磚瓦、石器、貝類、獸骨等。依據出土之瓷器種類的器形、釉色、胎色、胎質等特質判斷其年代最早可達南宋時期。而歷史博物館送請台灣大學地質系碳十四定年實驗室測定年代的結果顯示,此遺址之年代為740±65B.P.,樹輪校正後為786~559B.P.,即遺址的年代相當於南宋末年。此外,史籍中亦記載漢人在宋代,於金門地區即有墾殖活動的紀錄,考古發掘的結果與文獻即可相互印證此遺址之年代背景。除此之外,歷史博物館亦將瓊林遺址出土的瓷器送往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切片分析瓷器的製造來源地點,實驗的結果認為該樣本與大陸東南方窯系有密切的關係(國立歷史博物館歷史考古小組2002)。
參考來源
1、國立歷史博物館歷史考古小組 (2000)。《金門地區歷史考古第一次田野調查簡報》,國立歷史博物館。
2、國立歷史博物館歷史考古小組 (2002)。《金門水頭、官澳、瓊林歷史考古試掘報告》,國立歷史博物館。
2、國立歷史博物館歷史考古小組 (2002)。《金門水頭、官澳、瓊林歷史考古試掘報告》,國立歷史博物館。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