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內寮遺址


撰稿者
陸泰龍
內容

遺址隸屬於台北縣貢寮鄉仁里村,位於石碇溪北岸,地形屬於古老的海岸砂丘,北緯25∘03'21”東經121∘55'16”,海拔高度約10公尺。遺址所在的地理區位亦為東北角海岸地區較為寬闊的一處海岸平原,因石碇溪與雙溪河匯集沖積而成,目前此區同時已有20餘處考古遺址被發現。 2002年,本遺址因台灣大學人類學系黃士強教授執行核能四廠文化遺址監看計畫而被發現;遺址地點位於核四廠區北側,目前為餐廳與宿舍預定地。遺址經過調查發現後,於2003年台電公司便委託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陳有貝教授進行考古試掘計畫,透過採集、發掘獲得豐富的陶器與石器等考古遺物,除有各式罐、缽等陶容器外,另發現有陶紡輪。陶器部位有口緣、腹片、折肩、圈足以及底部等。而在石器方面,則有石錛、石錘、石鏃、砥石、磨石、有槽石棒,以及許多製作石器時所產生的殘片。

根據2002年的調查與2003年的發掘,將所得資料透過比較分析與研究後,發現本遺址為一多文化層的遺址,時間從新石器時代早期至晚期階段。遺址內出土口緣帶凸脊或脊上帶篦劃紋的典型大坌坑式陶器,以此與北部圓山、北海岸地區以及台南八甲等遺址出土之大坌坑式陶器進行比較,發現不論從陶器口部的形制、質地以及紋飾等皆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本遺址所屬的年代應不晚於4500B.P.。此外,以「短口、厚頸、夾砂繩紋褐色陶」為主的繩紋紅陶文化,因為與圓山遺址第二地點下層之繩紋陶、或萬里加投以及大竹圍遺址下層文化所出土的遺物,不論質地、形制、紋飾都極為相似,又根據新的圓山、萬里加投以及大竹圍三個遺址的年代資料:圓山文化的年代為3500-2500B.P.(劉益昌、郭素秋2000:112)、萬里加投遺址4500-4000B.P.(劉益昌1997:43)大竹圍遺址4200-3700B.P.(劉益昌2001:122),可以知道本遺址出土的繩紋紅陶文化當介於4500-3500B.P.之間。另外,本遺址雖未能發現成層的文化堆積,不過出土數件典型圓山文化的有段石錛,標誌著距今3500B.P-2500B.P.的圓山文化已分佈至此。

綜觀以上,本遺址可以説是台灣新石器時代史前文化的縮影,其涵蓋了大坌坑文化、繩紋紅陶文化以及圓山文化。由於內寮遺址是目前東北角地區發現唯一一處具有新石器時代早期大坌坑文化內涵的遺址,在討論大坌坑文化以及後繼的繩紋紅陶文化在台灣島內的發展、變異、擴散等問題,更顯得其重要性。

參考來源
1、黃士強、陸泰龍、戴瑞春 (2002)。《核能四廠施工期間文化遺址監看計畫(IV)衍生空窗期補勘暨過渡時期監看工作》台灣電力公司。
2、陳有貝 (2003)。《核能四廠「單身備勤宿舍/餐廳新建工程」(餐廳部份)及「仁和宮以北至雙溪公路口圍籬改善及周邊景觀工程」之工地考古試掘報告》台灣電力公司。
3、陸泰龍 (2003)。《台北縣石碇溪口與雙溪河口及鄰近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址調查與研究—以內寮等五個遺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劉益昌(2001)。《宜蘭縣大竹圍遺址受北宜高速公路頭城交流道匝道影響部分發掘研究報告》,宜蘭縣政府。
5、劉益昌(1997)。《台北縣北海岸地區考古遺址調查報告》,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6、劉益昌、郭素秋(2000)。《台北市考古遺址調查與研究》,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