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丸山遺址
丸山遺址(WS site)
丸山遺址位於宜蘭縣冬山鄉,行政區隸屬於丸山村與八寶村,經緯度位置為北緯24度28分36秒,東經121度45分5秒。遺址位於蘭陽平原的南側,丸山山頂以及山麓緩坡上。地形上是一個孤立的小山丘,恰在平原、山地和丘陵交界處,海拔高度最高約60公尺。
丸山遺址最早是在1963年由盛清沂先生調查宜蘭平原邊緣地區的史前遺址時所發現,當時採集了11件石器。之後相關的研究分別有1987年黃士強先生的「蘇澳火力發電計畫環境調查」,以及1990年連照美、宋文薰兩位教授主持的「台灣地區史前遺址史前考古資料調查研究計畫」,共兩次複查本遺址。1994年4月劉益昌教授主持「宜蘭縣史」調查工作時,進行了四個探坑的第一次試掘,又於1995年2月進行第二次試掘、5月中再以本遺址做為「台灣地區地方考古人才培訓班」的試掘地點進行了第三次發掘。而丸山遺址最主要而大規模的研究在1998年2到8月,為了避免「丸山寶塔」的興建破壞文物,而進行了歷時最長、發掘面積最大的第四次發掘,之後遺址的區域都大致維持原貌。
丸山遺址被研究者視為是宜蘭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代表,年代約在距今3500到2500年前,相關的器物顯示丸山遺址的居民和同時代北部的圓山文化、東部的卑南文化、花岡山文化等都有密切的互動,但學者認為丸山遺址所出土的應該是一個獨立的文化,被學者稱為「丸山文化」。
丸山遺址由於位在北部與東部兩區域的交界,而且尚未受到太嚴重的破壞,加上有系統的發掘,因此有許多的遺物和遺跡出土。在遺物方面,有豐富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各種陶器、陶罐、紡輪,及進行耕作打獵生計活動所使用的石鋤、石斧、石錛、矛頭、箭頭、網墜等。比較特殊的還有陶質、石質與玉質的環等各種裝飾品,其中以人獸形玉玦的大量出土最讓人驚艷,此外還有喇叭形玉環、捲瓣形石刀以及許多作用不明的穿孔石器等等。在遺跡方面,丸山遺址同時出現了72座石板棺和16座甕棺等兩種不同形式的墓葬,顯示了文化的多元性。另外在遺址範圍內,出現灰坑、柱洞、石牆、火塘等現象,甚至有疑似廣場跟小路的地方,以及一些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駁坎。這些遺跡提供了我們辨認丸山遺址內聚落結構以及家屋結構的線索
由於丸山遺址經過了多次的考古田野調查與發掘工作,並且在宜蘭的史前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相關的文獻資料也十分豐富,其中主要包括了盛清沂先生1963年的「宜蘭平原邊緣史前遺址調查報告」、劉益昌、邱水金先生自1994年開始關於宜蘭史前文化的著作以及丸山遺址本身的發掘報告等,都是重要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