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爺廟遺址
撰稿者
曾繁邦、許湘彩
內容
福德爺廟遺址行政隸屬高雄縣鳳山市過碑里,地理位置約在高雄平原-鳳山丘陵西緣。確切位置於六合新村西側。範圍南起高市72公路,向北延伸約200公尺,西側可能至鳳山丘陵階崖緣,東、南側為凹谷;地形屬鳳山丘陵西緣之蝕餘殘丘,西側即高雄灣、比高20-25公尺;地形頂部向東緩傾;地層土壤屬黃壤。其經緯度為東經120∘21'39”,北緯22∘35'25”。海拔高度在30至35米。
遺址面積約20000平方米。東、南側緩坡面見有較多之遺存,向西較少。依福德爺廟東南側新闢斷面而言,文化層約在地表下1.2公尺起,厚約40公分左右,遺留常見細小礫石伴隨成層分布,成因不詳。遺址原為日據時代之雷達軍事基地,坡地被開成階狀,目前現址上有果園、建築、墓地、軍事區等,破壞相當嚴重。
福德爺遺址出土的遺物類別有陶器:大坌坑式繩紋陶-器表及內部以淡黃橙色為主,少量呈橙色,灰黑胎;多摻細砂、摻和密度低近泥質;器形可見外侈弧轉及帶脊直口罐口、折肩、穿孔矮厚圈足等;體部施繩紋(微量施劃紋)、脊上、口部、折肩上部多以篦或尖器施加各式劃紋。另外還有磨製石器殘件。其遺址文化內容類型屬於大坌坑文化的八甲類型。
此遺址於1992被發現,於1993年經劉益昌調查,後在1994年3月,在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下再次調查。先前與六合遺址視為同一遺址,後來因無法確定其連續性而分為二處遺址。此遺址配合六合、孔宅遺址,可窺探出大坌坑文化在這個地區的變遷過程,有其被重視保存之處。
參考來源
1、1994《臺閩地區考古遺址:高雄縣、高雄市》,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
2、劉益昌 1994 〈高雄縣史前歷史與遺址〉,高雄縣政府委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執行研究報告。
2、劉益昌 1994 〈高雄縣史前歷史與遺址〉,高雄縣政府委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執行研究報告。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