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遺址
新店遺址位於宜蘭利澤簡社區北方,宜蘭冬山河東岸新店聚落內,遺址範圍內有宜蘭縣五結鄉第一公墓,省道台二線公路貫穿遺址東側。遺址中心位置在東經121°49'11"",北緯24°40'39"",行政隸屬於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遺址的分佈範圍約200m×150m,由於受濱海公路、墳墓、住宅以及廟宇等現代建築物建設的破壞,遺址保存的情況不佳。遺址所屬文化為十三行文化晚期的舊社類型(劉益昌等2004)。 新店遺址最先由盛清沂所發現(1962年),之後亦經歷過學者多次的調查,如1975年宋文薰、連照美等的地表調查、1980年黃士強進行全省重要考古遺址及舊社勘察時,曾於新店遺址進行試掘,發掘出土的陶器和當地噶瑪蘭族所使用的「木扣」(土語陶罐)十分相似,並認為此與十三行文化及北部平埔族可能有密切的關係(黃士強、劉益昌1980),黃士強1987年亦有調查。1989年台灣地區史前遺址資料檔計畫、2004年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等計畫亦針對此一遺址進行調查工作。國立歷史博物館歷史考古小組則因執行宜蘭地區十七世紀考古遺址研究,亦分別在2004及2005年間在新店遺址進行地表採集,僅在五結鄉第一公墓附近的沙丘上發現零星印紋陶、硬陶以及十八世紀以後之瓷器破片,遺址大部分區域皆被現代建築所破壞(涂勤慧2005、2006)。
歷史學者根據西班牙文獻中Cabaran各村社的紀錄、荷蘭東印度公司歷年的戶口調查、清代文獻以及日據時代宜蘭噶瑪蘭各村社的資料與現今地名的考證(詹素娟1998;康培德2001),推測昔日所稱的婆羅辛仔宛社(Parrissinan)之聚落範圍,應位在新店及社尾遺址及其附近之地區(涂勤慧2006),唯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證據可證實新店遺址與婆羅新仔宛社之間的關係。
2、涂勤慧(2005)。〈第四章:田野調查〉,《十七世紀荷西時期北台灣歷史考古研究成果報告》,國立歷史博物館。
3、涂勤慧(2006)。〈宜蘭縣社尾及新店遺址〉,《歷史文物月刊》16(6):58-69。
4、詹素娟(1998)。《族群、歷史與地域: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從史前到1900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5、劉益昌、陳俊男、鍾國風、宋文增、鄭德瑞(2004)。《台閩地區考古遺址:宜蘭縣、花蓮縣》,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