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番社後遺址


撰稿者
張金勝、涂勤慧
內容

番社後遺址行政隸屬於台北縣三芝鄉新莊村,位於古莊村落往八仙宮方向道路旁之砂丘,又名番社後二鄰遺址;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21°29`24"",北緯25°16`35""。為一海岸砂丘地形,北距海岸線僅約400公尺,海拔約15公尺,面積長約200公尺,寬約120公尺。遺址所在之處上有番社後二鄰數戶民宅,民宅後方砂丘為林樹所遮覆。   

此遺址最早為日據時期宮本延人、西東重義等調查發現,之後盛清沂在1962年2月17日做了較完整的調查並將調查結果發表(盛清沂1962),1990年臧振華亦曾前往調查;直至2004年內政部委託 中央研究院所執行的「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計畫」期間,考古學者多次調查這個遺址,顯示了這個遺址的重要性。因為這個遺址除了具有植物園文化要素之外,還具有十三行文化舊社類型的要素(劉益昌1997),盛清沂並以本遺址所出土的遺物類型代表,將其命為番社後系統,亦即後來劉益昌所謂的植物園文化番社後類型(劉益昌1997)。遺址出土的遺物計有:淺褐色粗砂陶、正方格印紋褐色細砂陶、泥胎細砂陶、鐡片、金珠、瑪瑙珠、以及頗多中國近代瓷片,生態遺物部份有獸骨及貝類等。   

綜括來說:本地區之早期歷史傳說大抵與民主公廟遺址相同,即漢人來此懇植,相傳自乾隆、嘉慶之際,時與「番人」錯居。據云百年之前,尚有「番人」居住於此(盛清沂1962)。這樣的說法似乎與本地地名及調查的結果,在某種程度上相符,但仍須考古學上科學的證據來驗證。

參考來源
1、盛清沂(1962) 〈臺灣省北海岸史前遺址調查報告〉《臺灣文獻》13(3):60-152。
2、黃士強、劉益昌(1980)《全省重要史蹟勘察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分》交通部觀光局委託,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研究計畫報告。
3、臧振華、劉益昌、邱敏勇(1996)〈卷尾賸錄史前考古〉《重修臺灣省通志》:21-89,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4、劉益昌(1997) 《台北縣北海岸地區考古遺址調查報告》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5、郭素秋(2002)〈「植物園文化」探析〉《文與哲》1:273-332。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