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涼井遺址


撰稿者
葉長庚
內容

涼井遺址,根據2004年出版的《臺閩地區考古遺址:宜蘭縣、花蓮縣》普查資料記錄,遺址行政隸屬花蓮縣富里鄉東里村,位於網內山西側之緩坡上,在該處聚落內一座「北極壇」宗教建築附近,經緯度為東經121°17'54”、北緯23°15'50”(劉益昌等2004:1510-LC-1)。   

本遺址最早由張振岳先生於1995年時調查發現,其調查中發現有打製斧鋤形器、打製石刀、鎚形器、磨製錛鑿形器等石器工具,陶器方面則有鼓腹式素面紅陶、折腹式印紋紅陶、折腹式印紋灰黑色陶、瓶形器、印紋陶片、蓋形器、橋把、陶鈕、陶足等,並發現有帶穿孔石板片、立石與石柱,石柱一側有六個淺凹槽,故其推測可能是屋椽結構的遺留物;另外,張振岳引述東里村平埔族人的傳說及紀綠,認為過去「丹埔」社原住民,即阿美族,便居住於此遺址一帶(張振岳1999:288-290)。

後來在2004年考古遺址普查計劃下,對本遺址進行二次地表調查,發現有橙紅色夾砂陶、陶把、圈足、陶蓋鈕、瓷片、硬陶等陶器遺留,石器方面則有石斧、石鋤、砥石、攜帶型穿孔砥石、石杵、石錘等,所以研究者將其文化類型判定為靜浦文化富南類型,年代約1500-500B.P.,評鑑為一般性遺址(劉益昌等2004:1510-LC-1)。

參考來源
1、張振岳 1999〈富里鄉境內的史前遺址初探〉,《臺灣文獻》50(1):287-310 2、劉益昌、劉俊男、鍾國風、宋文增、鄭德端(劉益昌等2004) 2004 《臺閩地區考古遺址:宜蘭縣、花蓮縣》。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