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卡拉遺址
班卡拉I~VIII遺址行政隸屬都屬於高雄縣桃源鄉桃源村,地理位置屬於中部山區荖濃溪溪谷緩坡和河階地,位於荖濃溪左岸,桃源聚落南方約600公尺,荖農溪對岸的一處東北西南走向的河階緩坡面上。此一遺址群從北到南分布在整個河階面上,從台20號公路桃源監工站過樂農橋右轉產業道路向西南可到。遺址所在的經緯度如以班卡拉III為準,為東經120°45'18”,北緯23°9'3”,方格座標N2561150m×E224950m,海拔高度約610-740公尺。遺址所在地圖: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圖號9519-III NE,圖名:民族、圖號9519-II NW,圖名:桃源。
如以整個階地來看,遺物分布在整個河階面上。但是有些遺址的分布較為密集,如班卡拉I、班卡拉II、和班卡拉III,而有些遺址的分布則較為零星,如班卡拉IV、V、VI、VII、和VIII。班卡拉I和班卡拉III可見暴露的文化層堆積,前者在地表下20-30公分,厚約10公分,後者在地表下40-50公分,厚約5-10公分。遺址的範圍最小者為班卡拉VI,東西長約75公尺,南北寬約75公尺,估計面積約5,000平方公尺;而範圍最大者為班卡拉VII,東西長約300公尺,南北寬約200公尺,估計面積約45,000平方公尺。
班卡拉I~VIII遺址所在的階地緩坡,大部分闢為農業用地,種植蔬菜、水果、玉米、和生薑等。由於農業的相關活動,如整地、墾植、產業道路的開闢、以及農舍的興建等,都對遺址造成若干破壞。此一遺址群的文化類型都屬於比鼻烏類型,年代約距今2,000-400年前。班卡拉I~VIII遺址似乎可以一併加以討論,看看是否有可能是屬於同一個遺址。
出土文化遺物包括陶質遺物和石器。陶容器主要為橙色夾砂素面陶,摻合料多含砂岩、粉砂岩、硬頁岩、和石英岩;另外在班卡拉I還出土少量的褐色夾砂繩紋陶。石器有打製斧鋤形器、磨製錛鑿形器、磨製穿孔匙形玉器、磨製矛鏃形器、尖狀器、以及砥石等。
2、臧振華等 1994 《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劃第二年年度報告》,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