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柴埔山遺址


撰稿者
張金勝、涂勤慧
內容

柴埔山遺址行政隸屬於台北縣三峽鎮成福里。西距橫溪村約1公里;東距成福村約1.5公里左右,土城往三峽公路(北110號道路)上往成福聚落之左側,即今修辭中學與成福國小背後溪邊緩坡,坡上有一黃叢墓園,其西側第一間戶門前草地即為本遺址中心位置;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21°24`10"",北緯25°56`10"",地形上為台北盆地西南邊緣長壽山的山麓緩坡,南距橫溪約800公尺。   

此遺址於1955年10月20日為盛清沂與林興仁2位先生所發現,盛、吳二人為調查三峽鎮小暗坑翁姓族譜行至橫溪村,緣橫溪北岸見沿途山麓地型良好,於是往山麓走至成福學校後,見一大山嶼內斜坡平緩,有良田美渠,地形適合人類居住,前往調查,於是發現此遺址(盛清沂1960)。這次的調查除了確認遺址的範圍跨越小溪兩岸斜坡,面積約400公尺外,也大致確認了遺址的中心是在小溪西側下部緩坡處,除此之外,盛清沂與林興仁兩先生亦採集以石器為主的遺物,包括有:兩縊形網墜1件、打剝製石鋤1件、打剝製石鋤殘片2片。次月再往尋獲打剝製石鋤1件,完整、灰色、質為{3237:砂岩},及殘器數件。隨後又與林興仁、吳基瑞君採集打剝石鋤多件、磨製扁平石鑿1件。1986年劉益昌先生曾在遺址採集到打製斧鋤、磨製石錛。2004年『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計畫 第七期』陳得仁先生亦曾對此遺址做過較為詳細的調查,調查時發現;遺址所在山坡現為住家及民宅所覆蓋,少部份為墓園與竹林覆蓋,保存狀況不佳。而黃欉墓園擴大整修,並未見明顯層位,但發現以普陀淨院為中心,前方半徑30公內均見零星遺物。而這次調查採集到的遺物仍以石器為主,包含石錛、石錘、砥石、石片器等。

本遺址多次的調查,皆未見有陶器遺物出土,由於石器並未能顯露文化特徵,因此並未能有直接的證據說明本遺址的文化內涵,但由於相同的大型石器多見於「植物園文化」,因此一般推測此遺址很可能具有植物園文化的要素(郭素秋2002)。

參考來源
1、盛清沂(1960)《臺北縣志 卷四 史前志》臺北:臺北縣文獻委員會。
2、黃士強、劉益昌(1980)《全省重要史蹟勘察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分》交通部觀光局委託,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研究計畫報告。
3、郭素秋(2002)〈「植物園文化」探析〉《文與哲》1:273-332。
4、劉益昌、郭素秋、盧瑞櫻、戴瑞春、陳得仁(2004)《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第七期研究報告》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執行研究計畫報告。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