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路Ranchinustsu舊社-南仁山遺址
南仁路舊社在日據時期因其地環境幽雅,被稱「欖仁鬱」。國民政府時期後,為了捨去不雅之字卻又不失其原意,同時兼採二字之地名原則,因而改名為南仁路。藉由舊社分佈圖與考古遺址位置圖交叉比對後,發現南仁山遺址可能即為現址,初步分析認定南仁山遺址之主人翁與排灣族相關,因此極可能與RanchinuAsu社是同一人群。以下簡述此遺址的內涵。
李光周1984首次在此遺址進行發掘工作,出土石臼、磨製石鑿、琉璃珠、有刄鐵器、銅環、室內石板棺墓葬等,根據這些出土物呈現的文化內涵他將此遺址視為是墾丁地區排灣文化相的代表遺址。
南仁山遺址位於屏東縣滿州鄉九棚村南仁聚落西北的山坡上,面臨太平洋,海拔高度約185公尺。其中房屋約三十八間,依山坡而建,屋頂全然不見,只餘牆壁屹立。全部石屋大致分為四排,東西走向,各有道路互通,南北落差約16公尺。由南向北第二排中間處有一石板砌疊的司令台,東西長約四公尺,南北寬約三公尺。此外尚有數個砂岩打製的臼型石板。房屋大致南北向,門朝南,面積不大,約三四十平方公尺。後壁為山牆,並有一壁龕可放置物品。兩側及後牆壁用石板疊砌而成,屋頂為兩坡式,推測原來是用石板舖蓋。另在第三排有間屋中有一地下方形石棺,由棺中人骨推斷約在三具以上,是複體多次葬,可能的葬式是蹲踞屈肢葬,陪葬品有銅環、琉璃珠與鐵刀等(李1985,黃等1987)。
此遺址的聚落佈局與房屋結構與排灣族的北部型住屋有許多相似之處,可歸納為六點:一、依山坡建屋,後壁靠在挖開的山牆上。二、用石板建屋,左右牆壁及後壁為石積式牆,牆上架以圓木主樑。三、屋頂以石板覆蓋,屋頂前坡長度大於後坡,前簷低矮。四、屋內後壁有龕,為放置物品之用。五、屋內地下有方形石棺一座,為家族之墓葬,可能行蹲踞式屈肢葬,為複體多次葬。六、聚落裡有石砌的司令台,為頭目對族人講話之處。由這些點可以推測,南仁山的石屋群與排灣族關係密切。然而,也有一些相異之處,如遺址中所使用的石板是砂岩打剝的石板,不是板岩,也沒有發現石雕。另外,建築規模較小,聚落海拔高度較低,這二者可能是由於時空因素造成。不論如何,這個舊社遺址對排灣族的相關研究還有很多值得深入之處。
2、黃士強、陳有貝、嚴學誠 1987 《墾丁國家公園考古民族調查報告》 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管理處委託研究
3、中國地理學會 2004 《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第三年研究報告書》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
4、劉益昌、吳佰祿 2000 《臺灣原住民舊社遺址調查研究》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