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青岐遺址


撰稿者
陳維鈞
內容

青岐遺址行政隸屬於福建省金門縣烈嶼鄉上岐村,位於青岐聚落西北側清遠湖沿堤岸分佈。遺址所在的經緯度為東經118°13'11”,北緯24°24'57”,方格座標E623670mXN2700850m,海拔高度約13公尺。遺址所在地圖:五千分之一金門像片基本圖,圖號9021-IV-039,圖名:青岐。   

遺物主要分布在清遠湖的浩然亭臨近的堤岸附近,埋藏深度不明。遺址東西長約100公尺,南北寬約150公尺,估計面積約有15,000平方公尺。   

青岐遺址所在的清遠湖,因為開挖、疏浚、以及堤岸的興建,遺址已經遭到某種程度的破壞。疏浚的汙泥夾雜豐富的文化遺物,除了被堆積在清遠湖周邊外,也被傾倒在北邊直線距離約1.4公里的貴山岩岸地帶。本遺址的文化類型屬於浦邊遺址類型,年代約距今4,500-3,300年前。   

出土文化遺物包括陶質遺物、石器、以及瓷器。陶質遺物包括陶容器,手製,器形有罐形器和缽形器。罐形器有長頸罐和短頸罐兩種,口徑一般偏小。底部除發現有凹底外,亦見有圈足的設計。缽形器的口徑,約在10到20公分之間。除了未施紋飾的素面陶之外,器表所施的紋飾,包括了條紋、劃紋、方格印紋、繩紋、附加堆紋、以及貝紋等;常見有多種紋飾混合使用的情形。器表顏色複雜,以紅色系為主,其次是灰黑色系、黃褐色系數量極少。陶片多半夾砂,部分夾粗顆粒石英粒。器胎常見未燒透所呈現的黑色。陶片的厚度多分佈在5-10公釐之間。另外,也採集到陶支腳和陶蓋。石器出土的數量不多,以凹石為主,另外在疏浚汙泥傾倒的貴山地點還發現磨製石錛、磨製矛形器、磨製尖器、和磨製石器殘件等。瓷器為宋元時期的瓷片。生態遺留則出土貝類。   

本遺址為陳維鈞1998年調查發現;陳仲玉、劉益昌2001年調查;陳維鈞2004年調查;陳維鈞2005年調查。

參考來源
1、陳維鈞 1999《金門島史前遺址調查研究(一)》,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
2、陳仲玉、劉益昌 2001 《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第六年年度報告》,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