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林厝橋遺址


撰稿者
尹意智
內容

林厝橋遺址位於南投縣國姓鄉南港村,在地理區上,則屬於中部山區的埔里板岩山地。在南港溪支流木屐蘭溪東方山脊的鞍部上,線道148行至南港社區,過南港國小及中興橋後東轉,沿產業道路蜿蜒而上,即可抵達遺址。遺址的海拔高度約720-760公尺,經緯座標為東經120° 52' 10”,北緯23° 56' 25”,方格座標為E236750 × N2648925。   

遺址在1977年濁大計劃時,臧振華先生的調查紀錄中曾經採集到種類甚多的石器,除了一般成形的石器外,還發現大批打製及磨製的石料。因此在早期臧先生曾經推測該地點似乎是一個製造石器的工廠(臧振華,1977)。但是在2004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調查計畫中並無獲得相關的遺物,故現今分佈狀況不詳。遺址在2004年調查時處於半荒廢的狀態,除了小部分種植香蕉外,其他全為雜草所覆蓋,目前推測遺址已經因為耕種而受到相當程度的破壞。   

遺址曾經出土相當多的陶器與石器,在陶器的部分,有紅色夾砂素面陶、黑色泥陶、黑色夾砂陶、淺黃色夾砂陶及灰色夾砂陶等(臧振華,1977);在石器的部分,則曾經出土斧鋤形器(打製長形、打製匙形、打製有頸形、打製圓形、磨製各形等)、錛鑿形器(磨製方角石錛);刀形器(磨製長形、打製石刀);尖狀器(磨製鏃形器、磨製尖器)等等。遺址的文化類型,目前推測應該是營埔文化頂崁子類型,年代則約在3800 – 3400 B.P.左右。在內政部的遺址評鑑等級中,屬於重要性遺址。 (本文改寫自《台閩地區考古遺址―南投縣》之內容資料)

參考來源
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04《台閩地區考古遺址―南投縣》。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臧振華 1977〈南投縣烏溪河谷考古調查〉,張光直編《台灣省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163 – 236,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七十,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