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南港石器製造場遺址


撰稿者
尹意智
內容

位於澎湖七美島上的南港遺址內,考古學家發現出土的遺物包含大量的打製石器,尤其是石器廢片、廢料的數量更是驚人;以其產量估計,遠遠超過七美島本身的需求,這是相當罕見的現象,考古學家因此判定此處應該是一處史前石器製造場。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曾經以此為主題,舉辦過「石破天驚—四千年前石器製造廠特展」(2005.05.20-2006.02.12),向國人展示在此遺址的考古學研究初期成果。其不但顯示該石器製造的技術,也間接顯示了史前海上貿易的脈絡。   

南港遺址是臧振華於1983年所發現,其主要位置在七美島陳氏宗祠後方,現地表的海拔高度約為11.7公尺。值得注意的是,南港遺址並不直接位於海岸旁的沙丘位置上,遺址遺物分佈範圍的邊界和最近的海岸地點,約有三百公尺的距離。而澎湖群島幾千年前海平面高度升降研究顯示,澎湖群島海平面高度最高的時期約在4700 B.P.(Before Present,距今)。當時的海平面高度略高於現代海平面2.4公尺。根據此資料,則南港遺址在史前時期必然更靠近海岸。   

南港遺址的年代牽涉到台灣新石器時代早期橄欖石玄武岩石器礦源、使用、古代人群互動、移民和海上航行等重要課題;目前所測得的碳十四數據顯示該年代在4200-3800 B.P.間。臧振華先生認為史前人類在南港遺址聚落遺址的佔居,開始於台灣西南部的牛綢子文化早期階段,年代約在4200 B.P.左右,其時間至少橫跨數百年之久,最後則可能在陶器風格轉變為大量使用細繩紋陶和泥質素面紅黑陶時,聚落遭到棄置,年代約在3800 B.P.左右。   

出土的遺物除了大量的石器之外,還有夾砂岩類陶器、夾貝屑類陶器、夾板岩類陶器、泥質陶器、大量貝類、及一具墓葬等。目前對該遺址的看法,大致可綜述為下列三點: 1.南港遺址是經年佔居的海島貝塚聚落遺址。當時人們無疑以海洋資源為主要的生計來源,從一件陶器上發現的稻殼印痕,和海島的生態環境看來,稻米的遺留可能來自海外。南港遺址所屬的繩紋紅陶時代,史前人類已長期食用稻米,若南港遺址的居民可以從其他地方獲得稻米作為食物資源,則他們在七美島的居住就可能進行經年性的佔居。 2.南港聚落遺址是製造石器的產業聚落。 3.南港聚落的佔居與廢棄,目前傾向的推論有二:一、對稻米的依賴日漸,進而減低依賴海洋資源的生業方式,因此移居到台灣西南地區;二、史前人類對於石器原料取用的認知改變。

參考來源
1、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2005(2006) 《石破天驚—四千年前石器製造廠特展》博物館宣傳折頁。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2、臧振華、潘怡仲 2005〈澎湖七美島史前石材資源的開採:一個島嶼考古學的研究〉,收錄於陳仲玉、潘建國主編《中國東南沿海島嶼考古學研討會》。連江縣:連江縣政府。頁199 – 238。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