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過溪仔遺址


撰稿者
陸泰龍
內容

行政隸屬於貢寮鄉仁里村,地點位在澳底台電核能四廠廠區內的西北角,北緯25∘03'03”東經121∘55'13”,遺址地點小名「過溪仔」,故名之。遺址西側緊鄰雪山山脈西側的山麓前緣,東側為寬緩的海岸平原,北側有石碇溪流經,平均海拔高度介在10~15公尺之間。   

1999年由國立台灣大學人類系曾振名教授進行「核能四廠施工期間文化遺址監看計劃II」時,於「甲乙丙臨時工房」施工地點調查發現,台電公司因而於2000年委託國立台灣大學人類系陳有貝教授進行考古試掘。在此計劃下共發掘10個2×2m的考古探坑,發掘面積36平方公尺。出土遺物有素面陶片、繩紋陶片、穿孔石器、石簇、砥石等。 從出土陶片邊緣圓滑的現象判斷,陶片可能經過滾磨,又試掘地點西側原有一小溪,因此研判此地點可能不是原來的遺留地而是二次堆積地點,其原堆積可能在發掘地點西側小溪上方較為開闊的平台上。從出土陶片的特徵來看,例如加了繩紋的裝飾、質地特點,其文化類緣可能與北部與東部宜蘭地區的繩紋紅陶文化較為接近。根據以地層中出土的陶片所作的熱螢光定年的結果年代為3010+270B.P.。   

就現有的資料而言,本遺址為單一文化層遺址。學者根據陶片質地、繩紋紋飾、帶穿石鏃形制等特徵,認為與大坌坑文化的類似性較高,不過以陶片測得的年代卻較晚。兩者間的差距也許要仰賴後續的調查與研究,方能釐清此一問題。

參考來源
1、曾振名 (1999)。《核能四廠施工期間文化遺址監看計畫II》十月-十二月報告 台灣電力公司。
2、陳有貝 (2000)。《核能四廠臨時工房新建工程工地考古試掘報告》,台灣電力公司。
3、陸泰龍 (2003)。《台北縣石碇溪口與雙溪河口及鄰近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址調查與研究—以內寮等五個遺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