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kaho舊社
此舊社位處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海拔高度約在一千五百一十五公尺。因耕地分佈狀態,整個社被分成南北兩處三個小聚落。兩個在北坑駐在所東面,被北坑溪支流隔開,向東南傾斜,位在面溪背山的小緩坡,其中一處面積較大,似乎人口較密集。第三處位在較南邊,狄崗駐在所東北面面溪的緩坡上,腹地窄小,地勢略東南傾。這三聚落目前都是竹東事業處的杉木林班地,林木及植被茂密。由司馬限林道至狄崗附近轉入小路,可至南側舊聚落,步行約一小時左右。沿著司馬限林道至北坑山下,切入路下方的小徑約四十分鐘,可至北坑駐在所,再往下行就到原住民的居住、開墾區。
Rokaho舊社居民屬於泰雅族霞喀羅群(Syakaro),原本居住地在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東方,是卡奧干社(Kaogan)及卡拉排群(Karapai)的塔給罕(Taekan)兩社的後裔。以卡奧干(Kaogan)所佔比例較高。西元1917年遭到日軍征討,避至泰安鄉馬達拉溪中游。事件過後遷回原居地。但在1924年,又遭到征伐,這次逃難至大安溪支流北坑溪中游山腹,今雪見以北地區。卡奧干的頭目嗚明侯拉(Umin-Xala)建立Rokaho社。地點在北坑溪右岸,海拔1515公尺。1932年時,整個舊社約有半數遷至錦水村砂埔鹿下聚落。1940年後,整個社北移,分居二處,一在鹿場,稱為巴諾夫(Panaxo);另一處在石壁,稱為裘玻斯,這是以小隊群方式的遷徙。其餘族人有的回歸原居地,有的去開墾來比溪區域。在此舊社居住的年限不超過一代。至國民政府時期人數已所剩不多。
根據劉益昌與吳佰祿的調查(1994),此舊社地區因杉木栽植,破壞了原來泰雅族人群居住的建築結構,只剩下一些山壁上凹陷的洞可看出是牆基,因此知道這是原居住地,除此之外,原居住者的生活遺留也遭受嚴重破壞,沒有發現任何較重要的遺跡留存。北坑駐在所本身是當時日本人重要的行政、保安的單位,灰泥建構是其特色。駐在所防衛工事、槍械室及司令台都仍有遺跡存在;林中的林務局工作站曾是沿用原駐在所日人聚會中心改建而成,目前也已廢棄。
2、劉益昌、吳佰祿 1994 《雪霸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查研究(一):大安溪上游部分》,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