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珠遺址
撰稿者
謝艾倫
內容
石珠遺址(簡稱SC)位於恆春鎮萬里桐聚落以北約500公尺的珊瑚礁岩蔭叢中,海拔約35公尺,附近數塊礁石突立,形成數個岩蔭區域,地表多植瓊麻。本遺址保存相當完整(黃士強,1987: 6),文化層在地下一定深度,有大量陶片出土。
石珠遺址最早於1984年發現,首度的試掘因遇地下珊瑚礁岩而停止,只出土了少數陶片、石器、貝類及紅燒石,對其文化內涵了解有限,1986年再度擇地發掘,共計出土陶片634片,研究時經選樣得101片,重905克,其中素面片數占84.15%,重量占83.97% ; 有條紋者占13.86%,重量占13.81% ; 有籃紋者占0.9%,重量占0.09% ; 有劃紋者占0.9%,重量占0.5%。是墾丁國家公園內的遺址中條紋陶片出土最多的遺址,據其陶片風格,應在鵝鑾鼻第三史前文化相之前(1985年的初步研究即直接將其歸類於公園區的墾丁史前文化相)。
根據李光周先生等(1985 : 119)的研究,鵝鑾鼻第三史前文化相人群在自然環境上選擇了封閉狹小的空間及低地、背風等擇居要件,當時並有團體分散居住的現象,器物的類型增加,功能分化。石珠遺址亦處於極狹隘的岩蔭空隙間,出土物的特殊性或許即是團體內分化的例子,不過當然我們也可以提出不同的想法,例如這類岩蔭遺址也可能是當時人暫時停留的地方,或者是一個有特殊功能的場所。總而言之,在更直接真確的證據出現之前,任何合理的推論假設,都是有意義也值得提出的,但都不能當作定論、事實去看待。
參考來源
1、李光周等 1985 《墾丁國家公園考古調查報告》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研究報告第17號。
2、黃士強、陳有貝、顏學誠 1987 《墾丁國家公園考古民族調查報告》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研究報告第37號。
2、黃士強、陳有貝、顏學誠 1987 《墾丁國家公園考古民族調查報告》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研究報告第37號。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