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公廟遺址
撰稿者
張金勝、涂勤慧
內容
民主公廟I遺址行政隸屬於台北縣三芝鄉新莊村,位於金山公路左側,往新莊村進入約1.5公里即可達民主公廟,廟後砂丘即是遺址;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21°29`54",北緯25°16`38",為一海濱砂丘。
關於本地史前傳說最早溯及日據時期西東義重駐軍於此時,即發現遺物,至1961年盛清沂調查前,亦有多位台灣大學學者前往調查,但較為詳細的報告則為1962年盛清沂所發表的。這次的調查所採集到的遺物中,陶片有400多件,而石器僅一件為鋤形器之殘件。對於數量不少的陶器標本,盛清沂將之分為六類,並歸為番社後系統,可推知這批遺留和番社後遺址所出土者,有著相當高的同質性。
此次調查之後迄今,前後有近十多位的考古學者前往調查。這個遺址之所以引起如此高度的興趣,除了遺址面積頗大之外,其出土的內容也很豐富。這些歷年來調查所出土的遺留,一般學者認為至少包括了三個不同的文化要素在裡面:即大坌坑文化晚期,代表陶器為:紅褐色夾砂細繩紋陶、粗砂褐陶;圓山文化,代表陶器為:塗紅素面陶、淺橙色粗砂陶;北海岸地區較少見的植物園文化,代表陶器為:淺褐色粗砂印紋陶、細砂印紋陶、泥質印紋陶(劉益昌1997)。要同時擁有三個不同文化相和出土遺物量如此豐富,在北海岸地區並不多見。因此,這個遺址可算是大型而重要的遺址了。
參考來源
1、盛清沂(1962) 〈臺灣省北海岸史前遺址調查報告〉《臺灣文獻》13(3):60-152。
2、黃士強、劉益昌(1980)《全省重要史蹟勘察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分》交通部觀光局委託,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研究計畫報告。
3、臧振華、劉益昌、邱敏勇(1996)〈卷尾賸錄史前考古〉《重修臺灣省通志》:21-89,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4、劉益昌(1992) 〈台北地區史前遺址概況〉《北縣文化》31:40-53,台北縣: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雜誌社。
5、劉益昌(1997) 《台北縣北海岸地區考古遺址調查報告》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6、郭素秋(2002)〈「植物園文化」探析〉《文與哲》1:273-332。
2、黃士強、劉益昌(1980)《全省重要史蹟勘察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分》交通部觀光局委託,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研究計畫報告。
3、臧振華、劉益昌、邱敏勇(1996)〈卷尾賸錄史前考古〉《重修臺灣省通志》:21-89,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4、劉益昌(1992) 〈台北地區史前遺址概況〉《北縣文化》31:40-53,台北縣: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雜誌社。
5、劉益昌(1997) 《台北縣北海岸地區考古遺址調查報告》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6、郭素秋(2002)〈「植物園文化」探析〉《文與哲》1:273-332。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