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火遺址
撰稿者
潘怡仲
內容
出火遺址行政隸屬於苗栗縣泰安鄉,位於苗栗縣泰安鄉中興村出火聚落。主要的遺物分佈位置,是在中興村長興2號民宅南側與一處基督教聚會所北側的緩坡農地和竹林地上。遺址中心位置的經緯度為東經120 °55' 26",北緯24° 23' 27",海拔高度約700公尺,屬於典型的臺灣山區史前考古遺址。
本遺址為劉益昌和吳佰祿於1995年執行雪霸國家公園委託之「雪霸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查計畫」研究計畫時所發現,當時將之歸類為大湖溪南岸的千倆山北遺址群(劉益昌、吳佰祿1995)。之後,1999年李匡悌執行內政部委託之「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第五期」研究計畫時曾經複查此處遺址。當時根據遺物在地表分佈的有無來判斷,遺址的範圍約為22500平方公尺,屬於一般性的小型考古遺址。
遺址的考古遺留主要為陶器和石器。陶器的特徵為:橙色和褐色夾砂陶,陶製硬度大,夾有粗砂顆粒。器表多數為素面,少數則帶有幾何紋飾。石器則發現有廣泛見於臺灣山區遺址的打製斧鋤型器。在考古學文化內涵上,本遺址被劃分為二本松系統,年代約在距今800到300年前(劉益昌、吳佰祿1995)。
在臺灣考古學的學術意義上,本遺址有其幾個特性,包括:類似文化內涵的遺址出現頻率低,因此有其重要性;另外,考古遺留的分佈密度或數量頗高,顯示遺址尚未嚴重受到當地居民生業活動的破壞。
參考來源
1、劉益昌、吳佰祿 1995 雪霸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查研究(二):大安溪、後龍溪上游部份。內政部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2、李匡悌 2001 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第五期)。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2、李匡悌 2001 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第五期)。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