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眠山遺址
撰稿者
謝艾倫
內容
牛眠山遺址(簡稱NMS)位於南投縣埔里鎮牛眠里,位於牛眠山部落正北方。牛眠山是一座高約數十公尺的小丘,因狀如臥眠之牛而得名。遺址分布範圍在山頂及山崙兩側緩坡,面積約50000平方公尺。
本遺址於1931年由移川子之藏首先發表出來,而後似沒有更深入的調查,直到2004年中研院史語所的遺址普查計畫才有進一步調查。在遺址範圍內發現的史前遺物包括板岩磨製的石矛、石鏃、石刀,以及砂岩打剝的石片器。此外,山頂平坦的地方隨地可見大小不一的板岩殘片,可能是墓葬或生活面的遺留。依據採集的遺物,本遺址被推測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與大馬璘及水蛙堀有類緣關係。
此遺址範圍內一直保持樹林狀態,近年(2004)此林曾遭焚毀,又921地震之後的重建工作一直有朝社區觀光的方向發展的趨勢,其上新築有一條寬約150公分的人行步道,整體而言,遺址保持狀況大致良好。
另外補充的是,除史前遺址之外,本遺址所在和清代文獻所記載的埔里兩大社之一的眉社有關,口傳資料顯示眉社社址似乎也在此。又本遺址的東側、西側及北側均為泰雅族的活動範圍,也是過去由東部翻山越嶺進入埔里盆地的孔道。
參考來源
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04 臺閩地區考古遺址--南投縣. 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 台北.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