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遺址
撰稿者
曾繁邦、許湘彩
內容
六合遺址為劉益昌在1993年的1、3、5月分別進行調查。1994年又在 “台閩地區考古遺址調查計劃”的工作下試掘。
六合遺址行政隸屬於高雄縣大寮鄉拷潭村,位在高雄平原-鳳山丘陵的西緣頂部上。其經緯度為東經120°21΄45˝,北緯22°35΄20˝。遺址位置在高雄女子監獄後(南)方之稜脈上。此丘為鳳山丘陵西緣之一東西狹長狀蝕餘殘丘;北側為一凹谷,西側即為高雄灣區,高差約20公尺;頂部平坦。遺址與鄰近稜脈間之遺址(福德爺廟、孔宅)隔凹谷相對;所在地層土壤屬黃壤。
遺址之文化類型屬於大坌坑文化的八甲類型,年代距今約6000到5000年。遺物分布多在稜脈中段近凹谷處較多,稜脈末端及凹谷盡頭則密度反而趨少。整個遺址長寬大致為300*150m,面積約45000平方米。其保存狀況因高雄女子監獄拓建而使遺址北部受破壞,南側則為公墓設立所破壞,餘存中段北側為鳳梨田保存狀況較好。
此遺址之遺物類別在陶器上屬大坌坑式繩紋陶,質地與福德爺廟遺址同,器表及內部以淡黃橙色為主,灰黑胎;多摻細砂、摻和密度低近似泥質。但較之福德爺廟遺址,比例上較多橙色系器表。而器形可見外侈弧轉及帶脊直口罐口、折肩、穿孜短厚圈足等;紋飾則體部施繩紋(微量施劃紋),脊上、口部、折肩上部多以篦或尖器施加各式劃紋,大致和福德爺廟遺址相同。
若六合遺址能配合孔宅遺址、福德爺廟遺址等文化內涵,則可顯示出大坌坑文化在此地區之變遷過程,是一不可忽視的遺址。
參考來源
1、1994《台閩地區考古遺址—高雄縣、高雄市》,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