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大湖遺址
撰稿者
黃瓊誼
內容
大湖遺址位於高雄縣湖內鄉大湖村與甲南村範圍內,為大湖文化的代表遺址,遺址上遺物分布密度高,沿糖廠鐵路土堤斷面可見多處貝塚,文化層深度約在地表下10cm起,至60-80cm間;部分貝塚厚度可達1m。
遺址為一貝塚,出土有紅、黑色陶,器型以罐、盆為主。其中黑陶最具特色,泥質、磨光、質地細密,在大湖遺址中磨光黑陶佔了相當高的比例。陶器紋飾方面除素面無紋外,口部大多帶有波浪或鋸齒狀、一字形、方格狀之劃紋,肩部則為波浪狀櫛紋。方格紋及點紋則多見於質地較粗的紅陶,在鳳鼻頭和大湖遺址還發現刻有符號的陶罐口緣。遺物另外還有陶紡錘、陶環、陶把、支腳等,石器有有斧鋤形器、巴圖石器、錛鑿形器、石刀、矛簇形器,石材多為板岩。另有石錘、網墜、骨尖器、蛇紋岩或玉製裝飾品等,貝塚中出土大量貝類並有獸骨伴隨出土。
大湖文化被認為是南部地區的黑陶文化,其主要遺址有高雄縣湖內鄉大湖、林園鄉鳳鼻頭,台南縣仁德鄉十三甲、永康鄉六甲頂、官田鄉國母山、烏山頭,南科地區的三抱竹、五間厝、北三舍、石頭埔、蘇厝、三寶埤、牛尿港、三舍等遺址。大湖文化的遺址多為貝塚,多處於台地或山岡上。從鳳鼻頭遺址的層位關係,知大湖文化在牛稠子文化的上層,時間上晚於牛稠子文化。
參考來源
1、陳玉美 1980《高雄縣大湖史前遺址》,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黃士強、劉益昌 1980 《全省重要史蹟勘察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份》。交通部觀光局委託,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
3、臧振華、李匡悌、朱正宜 2006 《先民履跡:南科考古發現專輯》,台南縣政府編印,台南縣新營市。
4、《臺閩地區考古遺址─高雄縣、高雄市》,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1994年6月30日。
5、《南瀛文獻》改版第一輯,台南縣文化局出版,2002年1月出版。
2、黃士強、劉益昌 1980 《全省重要史蹟勘察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份》。交通部觀光局委託,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
3、臧振華、李匡悌、朱正宜 2006 《先民履跡:南科考古發現專輯》,台南縣政府編印,台南縣新營市。
4、《臺閩地區考古遺址─高雄縣、高雄市》,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1994年6月30日。
5、《南瀛文獻》改版第一輯,台南縣文化局出版,2002年1月出版。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