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芝古莊遺址
三芝•古莊遺址行政隸屬於台北縣三芝鄉古莊村,位於三芝鄉古莊村12鄰16號前之紅土台地前傾之緩坡,亦即古莊村13號西北方紅土台地,可由省道台2號道路經三芝北轉北14縣道至古莊村;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21°29`16",北緯25°16`16",地形為大屯山熔岩台地,海拔約25~30公尺,北距海岸線約600公尺。遺址面積約長200寛150公尺左右。
本地區昔日應為凱達格蘭族小雞籠社活動地區(見裨海紀遊及番俗六考記載),西班牙及荷蘭人佔據臺北時期,此區應在其統制範圍內(盛清沂1962)。此遺址為1962年2月28日盛清沂在作地表調查時發現,當時在台地上之蕃薯田及溝邊採集了一些遺物,且僅見一層的堆積,所採集的遺物以石器、陶器為主,包括有:扁平有段石鑿、磨製石鋤、凹石、有槽石墜、粗砂褐陶、細砂褐陶、泥質陶、細砂陶及粗砂陶等。其後包括1957年宋文薰等、1980年黃士強、劉益昌、1990年連照美、2004年盧瑞櫻等皆覆查過此遺址。所採集的遺物仍以陶、石器為主,包括大型斧鋤形器、石錛、褐色粗砂陶等。其中1962年盛清沂先生所採集的粗砂陶,亦見於龜子山遺址,事實上這種類型的陶片普遍見於淡水河右岸的諸遺址,亦即訊塘埔文化所常見的粗砂褐陶。綜觀這些遺物,包含了三個文化相,除了上述的訊塘埔文化(年代約4500~3500B.P)之外,尚見有圓山文化(年代約3200~1800B.P)要素之陶片及植物園文化(年代約2800~1800B.P)的泥質陶(郭素秋2002)等。就其面積及多種文化相而言,這個遺址可算是個重要的遺址。
2、黃士強、劉益昌(1980)。《全省重要史蹟勘察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分》交通部觀光局委託,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研究計畫報告。 劉益昌(1992)〈台北地區史前遺址概況〉《北縣文化》31:40-53。
3、臧振華、劉益昌、邱敏勇(1996)。〈卷尾賸錄史前考古〉《重修臺灣省通志》:21-89,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4、劉益昌(1997) 《台北縣北海岸地區考古遺址調查報告》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5、劉益昌(2001)〈台灣北部新辨認的訊塘埔文化〉《珠江三角洲與台灣地區考古-近年來的新發現和新評估研討會》論文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東南亞考古研究室主辦。
6、郭素秋(2002)〈「植物園文化」探析〉《文與哲》1:27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