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刮削器


撰稿者
杜美慧
內容

刮削器,顧名思義是種用來進行刮除或削去動作的工具。考古學上通常以刮削器一詞,來稱呼舊石器時代用來刮削東西的石片器,其特徵在於整個器物的尺寸適中,通常具有一側銳利的刃邊。刮削器大多是以薄石片作為材料,利用薄石片具有銳利邊緣的特性,石器製作者比較容易修整出器物的刃邊,以利於行使刮削的功能。由於刮削器的使用是必須由人們握於手中來操作,所以它的尺寸大多配合著人的手掌,太大太小都不行。   

刮削器是一種多功能的器物,具有許多的用途。考古學家目前透過實驗考古學的研究發現,史前人類利用刮削器,剔下了動物骨頭上的殘餘肉屑來食用、刮除動物皮毛之上的肉和脂肪以獲取動物獸皮作為保暖衣物、削利木材作成新的工具,或者打磨木頭或是骨角。其中,刮除動物皮毛之上的肉和脂肪以獲取動物獸皮作為保暖衣物,是人類對於寒冷氣候的一種文化適應行為,這個行為提高了人類在自然界的生存機率,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   

就型制上來說,刮削器可以依其刃邊的位置和長度,分成邊刃刮削器和端刃刮削器:邊刃刮削器的刃端是石片較長的邊,端刃刮削器的刃端則是在石片的較短邊上。邊刃刮削器的使用,推測是由人們以四支手指與掌腹將柄端握於手中較為方便,刃端在手掌內側,施力以向內的橫向為主。端刃刮削器則是由人們握於手中,將刃端出露於手掌前端,施力以向前的縱向為主。   

台灣出土許多類型之刮削器,其中以貝刮器最為特殊。所謂貝刮器是以貝類的殼蓋作為材料,在其內側邊緣加以打剝以製成刃邊使用。在恆春半島的史前文化之中,包含舊石器時代的第一史前文化相和新石器時代的第二、三、四史前文化相,均可以見到此種貝製刮削器的出現。

參考來源
1、Schick, K.D. & Toth, Nicholas 1993 Making Silent Stones Speak:Human Evolution and TheDawn of Technology. New York : Simon & Schuster, c1993.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