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部
(lip)在考古學上進行陶器研究的時候,唇部指的不是一種單一的器物,而是像圈足、陶把那樣,指涉陶容器的其中一個部份。陶器的唇部指的是陶器的上方口部的末端收口的部份。而「唇」這個稱呼的由來,正是因為他位於「口部」的末端,而且常常呈現圓弧形,正好和動物身上的唇部位置、性質很接近,所以不管是中文或英文,考古學家都不約而同的使用了「唇」的概念來形容陶器的這個部位。
也許有人會覺得,既然在進行陶器分析研究或者分類的時候,已經有了「口緣」這個概念,為什麼還要把「唇」獨立出來討論呢?的確所謂的唇部就是屬於口的邊緣的部份,和口緣這個名詞有部份的重疊,然而唇部的獨立有其必要性,因為所謂的口緣包含的範圍比較廣泛,在針對形制進行分類的時候需要考慮到許多面向,而唇部的概念比較具有針對性,可以幫助考古學家更精確的掌握不同器形做進一步的研究。
一般來說,唇部可以依照形狀分成圓弧狀與平形,前者意思是陶器的唇部是突起的圓弧形,根據形狀還可以分成尖唇或方唇;而後者則是在陶器製作時,陶工可能利用工具把唇部抹平。透過唇部的外形,我們可以初步了解陶器這個部份的製作技術與方法,有時候也能夠利用唇部的樣式初步判斷陶器可能的類型。除了外形,不同的文化傳統下也可能對陶器的唇部作出不同的裝飾,比方台灣的大坌坑文化中出土的陶器,在唇部常常劃有波浪紋或稜形紋;中國大陸也不時有考古遺址出土的陶器唇部有特殊的彩繪、紋飾或者不同的製作形式等報導,可以說唇部的變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線索。
而除了類型的變化,唇部也是考古學家辨識陶口緣的重要線索,因為有時遺址出土的陶器如果破碎嚴重,就很難從陶破片中確實的辨認出陶片所屬的部位。這個時候對「唇」的辨識可以直接幫助我們確認出口緣,因此唇雖只是整個陶器的一小部份,但是其附帶重要性,真的是超乎想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