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撰稿者
陳珮瑜
內容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是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簡稱史語所)負責編輯出版的學術期刊,一年會出版四分,分別在每年的三、六、九、十二月等時間發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的創刊是在西元一九二八年(民國十七年),當年三月的時候由傅斯年、顧頡剛和楊振聲三位學者準備籌組歷史語言研究所,同年七月史語所籌備完成並且分別由陳寅恪、趙元任、李濟三人擔任史學及文籍考訂組,語言學及民間藝文組,考古學、人類學及民物學組等三組的組主任。在史語所成立的同時,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也應運而生,這本集刊所刊登的文章包含的主題有歷史學、語言學、考古學、人類學及文字學等學科相關的學術論文。   

在一本集刊裡放入這麼多不同面向的學科是有原因的,蔡元培先生在民國十七年的發刊詞中就說明:「語言學的研究也許會涉及區域、種族或時間相互關係等問題;而歷史學的研究範圍更加廣大,不只有史以來人類的食衣住行各種習慣、戰爭、政治、科學、藝術都包含在內,還包括史前的古物遺跡等等,也都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學術意義。因此,當時的學者便把歷史和語言兩種科學聯合設成一個研究所,而考古學或人類學面向的議題,基於語言學會涉及一些種族間的討論,考古研究所得到的材料,有些可以提供歷史研究的新資料,有些則是補充歷史研究所無法觸及的史前史部分,因此都包含在這本學刊所討論的內容裡面。」   

正因為包含了豐富的內容,歷史語言研究所的集刊每一期篇幅約在250至300頁之間,從創刊以來到現在,可以說是國內外學界相當重要的刊物,並且從86年度開始,每年持續得到國科會「國內學術研究優良期刊」,人文社會科學類的期刊的優等或傑出獎助,是歷史悠久並且有重要學術價值的刊物。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