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左鎮人


撰稿者
溫天賜
內容

一、概述   

左鎮人是目前台灣可確定之年代最早的史前人類,時間約在2萬至3萬年前,相當於第四紀更新世晚期。現有九件化石標本,二件為牙齒,七件為頭骨殘片,皆在台南縣左鎮鄉的菜寮溪發現,目前陳濟堂收藏其中一顆牙齒,另一顆收藏於台大人類學系,其餘頭骨殘片皆由國立台灣博物館收藏。對這些化石做過描述與研究的有台大人類學系教授宋文薰、連照美、地質系教授林朝棨、前台灣博物館館長劉衍,日本的鹿間時夫、尾崎博等人。

二、發現與命名   

台南左鎮一帶因有古老地層露出,經常可發現古代哺乳類動物的化石。1972年,宋文薰、林朝棨及鹿間時夫等人參觀業餘化石收藏家郭東輝、郭德鈴兩人的化石收藏時,發現這些藏品中有一塊疑似人類頭骨的化石。該化石後來由鹿間時夫帶回日本做鑑定,並用氟錳定年法測定年代,認為這是一距今約2萬到3萬年的人類右頂骨殘片。1974年,潘常武將一片人類左頂骨化石交與鹿間研究,並在同年捐贈另一化石給台灣博物館。之後陳春木發現額骨、枕骨及兩件右頂骨四件化石。另外二顆牙齒則約在1977、1978年分別由潘常武與陳濟堂發現,經鑑定皆為臼齒。由於化石都是在左鎮附近找到的,學界人士於是將這些化石的主人定名為「左鎮人」。

三、化石描述   

這些化石都是在河床上被人發現的,其原先所處的地點與地層皆不清楚,在當地也還未發現如石器等與左鎮人相關的文化遺留,因此對左鎮人的理解只能從這些化石的骨質結構、解剖學特徵等方面做觀察與推斷。早先發現的三片頭骨皆為深褐色,從骨片厚度、肌肉與血管在骨頭上造成的跡象等特點來看,可以確定是現代人(Homo sapiens sapiens)而非其他古人種,並可能分別屬於二或三個個體,一片大概是一年輕男性,另外兩片則無法確定性別,但應是成年個體。之後發現的四片在保存形態及形質上接近,也無重複部分,可能屬於同一個體且大概是一成年男性,顏色較先前三片淺,應是石化程度較淺造成,因此年代可能較晚。另外兩顆牙齒則透過大小上與現代人的比較,可確定屬於現代人,且非同一個體,其中一顆尺寸較小,可能是一女性,另一顆在年代上則可能比較晚。

四、相關考古資料   

在台灣目前發現與左鎮人年代相近的考古文化只有台東的「長濱文化」,其開始年代可能早於一萬五千年以前。冰河時期的海平面變動,台灣與大陸間曾出現幾次陸橋,一些大陸的哺乳動物,如同樣可在左鎮找到的中國猛獁象、中國劍齒象等,當然還有左鎮人可能都是在不同時期經由陸橋遷徙到台灣。在這些動物化石中,有些屬於更新世早期動物的化石上似有人為加工的痕跡,由於其存在時間比更新世晚期的左鎮人早,因此有人猜測左鎮人可能會以化石製作工具,但這方面仍有待進一步確定,而目前也還未發現左鎮人與長濱文化間有明確聯繫。

參考來源
1、連照美 1980 <臺南縣菜寮溪的人類化石>,<<考古人類學刊>>42:53~74,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2、陳國強,葉文程,吳綿吉 1993 閩臺考古,廈門大學出版社。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