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第501期

發行日期:2023.10.15

編輯語

史前館《發現》電子報第501期,繼續以博物館為中介,好好把讓人在乎的故事說下去。

臺東Tjuabar部落(土坂部落)於本月迎來與祖先立下盟約的maljeveq盛典。每一次的五年,都讓人思念、感謝這段期間離開的親友,而在2019年離開我們的美國語言學家費羅禮博士(Raleigh Ferrell),將他生前採集並由田野助理Drungdrung Tjakisuvung朱振貴繕打保存的排灣族語料,由中研院語言所齊莉莎研究員將之捐贈給史前館。史前館也遵從研究者的遺願,將這批資料逐步編輯出版並回歸故里,延續這美好的故事。

骨骼與牙齒總能帶來許多與基因、遺傳相關的訊息。普遍在亞洲及北美原住民族群之間可見的「箕形門齒」,現階段基因學的研究發現外異蛋白A受體(Ectodysplasin A receptor, EDAR)基因的變異似乎和這個特徵有所相關。有部分研究認為,此一特徵所產生的生存優勢與發達的汗腺有關;也有學者認為,EDAR變異所產生的皮脂腺增大可延緩表皮水分蒸散具潤滑作用;近期研究則認為EDAR的發展可能是因乳腺性狀的優勢。

人與人的相遇、結合及繁衍,以及人群的遷徙、定居及發展,彼此之間一定會產生不同地域文化、生存價值的交流與碰撞。《花環與稻浪》這齣從原著小說《笛鸛》再發展出來的族語戲劇創作,以知本國中所在地的卑南族部落為背景,讓學生更認識當地部落如何在經歷不同外來人群的接觸過程,於多元和單一之間如何產生衝突和交融的故事,企圖呈現因文化差異帶來矛盾、衝突與和解的歷程。


《排灣族土坂村長篇語料:田野紀錄(1968-1970)》的出版故事:記費羅禮與Tjuabar土坂部落
南島文化專欄

《排灣族土坂村長篇語料:田野紀錄(1968-1970)》的出版故事:記費羅禮與Tjuabar土坂部落

  • 文‧張至善/圖‧史前館
2020年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下稱史前館或本館)獲得一批珍貴排灣族1960年代相關研究資料捐贈,捐贈者為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的臺灣南島語研究專家齊莉莎研究員,這批資料最核心的內容是美國語言學家費羅禮博士(Raleigh Ferrell...
詳全文

演化祕密的鑰匙?──淺談箕型門齒
考古探索

演化祕密的鑰匙?──淺談箕型門齒

  • 文‧圖提供/邊鈺皓
在本館電子報《牙齒知多少》這篇文章,我們看到了烏山頭遺址的先民有著高比例的「箕形門齒」特徵。除此之外,這種舌面內凹的門齒特徵還廣泛出現在亞洲地區。對於這樣一個與特定群體有著顯著關係的門齒特徵,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就有學者把它當作是解開族群祕密的...
詳全文

博物館與學校的相遇:《花環與稻浪》族語戲劇展演(下)
博物館頻道

博物館與學校的相遇:《花環與稻浪》族語戲劇展演(下)

  • 文‧圖提供/呂憶君
從原著《笛鸛》小說到《花環與稻浪》族語劇本 上一期文章《博物館與學校的相遇:《花環與稻浪》族語戲劇展演(上)》,提到在《花環與稻浪》這齣族語戲劇中,以卑南族部落如何經歷不同外來人群的接觸過程,企圖呈現因文化差異帶來矛盾、衝突與和解的歷程。由...
詳全文

品格教育繪本故事與「月來樂愛史前館」主題解謎活動
博物館花絮

品格教育繪本故事與「月來樂愛史前館」主題解謎活動

  • 文‧圖/史前館
康樂本館中秋連假9/29-30規劃品格教育繪本故事與「月來樂愛史前館」主題解謎等精彩活動,邀請民眾一同到史前館相聚、歡度中秋佳節。透過活潑創新的主題解謎,邀請觀眾一同探索臺灣3萬年到現代的故事篇章,更藉由親子閱讀推廣品格教育,落實文化部「誠...
詳全文

廣告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代理館長蔡志忍│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