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第504期

發行日期:2023.12.01

編輯語

博物館與部落合作的活動累積,總會成為彼此未來繼續邁進的力量,而在不知道的時候再度探頭。史前館自2004年起實施將近十年的「臺灣原住民族樂舞傳承計畫」,這個基礎所帶來的能量也以各種形式繼續發展。

如何解釋地震的形成,世界各地不同族群不同文化有各種說法。在臺灣,無論是漢人或是原住民,都有地震與動物相關的說法,例如牛、熊、鹿、魚等等,或是發自內心力量帶來災害而造成今日吾人所知的月形石柱遺留。

「走讀臺灣」在史前館隨著不同業務組室的構想,形成各種有意思的教育行動。本期先來看與阿美族長輩合作的部落地圖製作,透過引發長輩將自身過去記憶轉化為立體的部落地圖,長者口中的故事,也是部落的文化資產。


史前館推動部落樂舞串聯的二三事
博物館頻道

史前館推動部落樂舞串聯的二三事

  • 文‧圖/林建成
前言 2017年第28屆金曲獎頒獎夜,卑南族Katratripulr卡大地布創作歌手Sangpuy桑布伊以《Yaangad椏幹》專輯奪下了年度專輯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最佳演唱錄音專輯獎。當時我曾寫了一個簡訊恭喜這位新出爐的「三冠王」,隨...
詳全文

天搖地動地牛翻身:臺灣原住民地震傳說
南島文化專欄

天搖地動地牛翻身:臺灣原住民地震傳說

  • 文‧圖提供/傅鳳琴
地震可分為自然地震與人工地震(例如:核爆)。一般所稱之地震為自然地震,依發生之原因又可分為:(1)構造性地震、(2)火山地震、(3)衝擊性地震(例如隕石撞擊、原子彈)。其中又以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地殼變動(構造性地震)為主。 月形石柱的故事傳說...
詳全文

「走讀部落‧為長青『賀彩』──重回來食路篇」構想緣起與辦理心得
博物館頻道

「走讀部落‧為長青『賀彩』──重回來食路篇」構想緣起與辦理心得

  • 文‧圖提供/Kuli Kilang 劉少君
「走讀臺灣」的活動,主要讓大家親身行走體驗當地的文化故事,看來非常適合喜歡趴趴走的健康青壯年。那麼,我們如何透過這樣美好的走讀計畫,來為樂齡族群推動活動呢?當我們將活動推廣到部落樂齡族群,我們需要考慮到許多老人的身體健康是亞健康或是行動不便...
詳全文

「走讀發表會‧《東邊的西魯凱》魯凱排灣族語雙語繪本新書發表會」
博物館花絮

「走讀發表會‧《東邊的西魯凱》魯凱排灣族語雙語繪本新書發表會」

  • 文‧圖/史前館
11月14日晚間於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由曦麗古工坊、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臺東縣立大王國民中學以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共同舉辦的「走讀發表會‧《東邊的西魯凱》魯凱排灣族語雙語繪本新書發表會」,現場聚集關心此書發表的族人與各界...
詳全文

廣告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代理館長蔡志忍│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