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發現史前電子報

~
總筆數:307
期數 當期主題 發行日期
518
  • 臺灣史前航海王──到史前館看澎湖玄武岩
  • 排灣族內文舊社踏查之初探
  • 2023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探索、學習與成長的博物館實習之旅
2024-07-01
517
  • 特殊教育學校體驗南島文化的好去處
  • 從民族共生的意義談日本國立愛努民族博物館
  • 2023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認識考古
2024-06-15
516
  • 還以為走進了夜店,原來是「微觀.史觀」考古特展!
  • 史前陶器的百步蛇紋── 卑南遺址及上里遺址的考古發現(下)
  • 2023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實習了43天,留下些什麼?
2024-06-01
515
  • 博物館日超展開──「進入書書果實世界」市集在史前館!
  • 史前陶器的百步蛇紋── 卑南遺址及上里遺址的考古發現(上)
  • 2023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步入社會前的充電之旅
2024-05-15
514
  • 史前館南島廳中的「沙西米」鮪魚空罐拼接作品介紹
  • 博物館是我的舞台—豐田國中X博物館戲劇導覽計畫
  • 2023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獲得人生的養分
2024-05-01
513
  • 尋找〈編號27〉背後的無名者:談《月亮的名字》漫畫出版
  • 動物也要考古?(下)
  • 2023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解答、學習、磨練
2024-04-15
512
  • 從牡丹社事件遺骨安置寄藏看博物館的文化學習
  • 動物也要考古?(上)
  • 2023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與物、與人之間的互動
2024-04-01
511
  • 眾籌──博物館籌資的新策略
  • 當帝國開始凝視:日本時代初期寫真帖裡的臺灣原住民族形象(下)
  • 2023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從課堂到博物館的探索之旅
2024-03-15
510
  • 考古知識與當代議題之串聯與行動:談「乘風破浪到澎湖」特展
  • 當帝國開始凝視:日本時代初期寫真帖裡的臺灣原住民族形象(上)
  • 2023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更加全面認識博物館
2024-03-01
509
  • 看見澳洲──19世紀澳洲白人拓殖者的《PLENTY 豐盛》想像(下)
  • 文化遺產能吃嗎?從《和食展》談飲食文化的共同記憶與文化認同
  • 2023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抱持著疑問踏上史前館實習之旅
2024-02-15
508
  • 看見澳洲──19世紀澳洲白人拓殖者的《PLENTY 豐盛》想像(上)
  • 南科考古館「開箱!秘室日常」新上線
  • 2023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與突破
2024-02-01
507
  • 看見澳洲──'Gone Fishing':一個思索人與水域關係的展覽(下)
  • 史前館的藏品分級
  • 2023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探索博物館幕後的實習之旅
2024-01-15
506
  • 看見澳洲──'Gone Fishing':一個思索人與水域關係的展覽(上)
  • 拯救家園,減碳行動START!
  • 2023年史前館考古教育推廣活動回顧與反思
2024-01-01
505
  • 南島運動資料庫建置第一步:【史前館+原棒協】
  • 穿越千年的史前文物──從陶片分類看史前陶容器
  • 「走讀臺灣x時空彼端的尋金者:Takili的過去與現在」 構想緣起與辦理心得
  • 【我是誰?雄獅美術李賢文的奇幻之旅】
2023-12-15
504
  • 史前館推動部落樂舞串聯的二三事
  • 天搖地動地牛翻身:臺灣原住民地震傳說
  • 「走讀部落‧為長青『賀彩』──重回來食路篇」構想緣起與辦理心得
  • 「走讀發表會‧《東邊的西魯凱》魯凱排灣族語雙語繪本新書發表會」
2023-12-01
503
  • 三和文化的人形工藝(下)蹲坐的勇士骨角雕器
  • 新進藏品介紹:1982-2013年的賽夏族服飾
  • 「走讀一日學‧史前餐桌:跟著史前人靠海吃海」構想緣起與辦理心得
  • 【發掘史前‧講故事系列講座】
2023-11-15
502
  • 三和文化的人形工藝(上)陶器人形刻印紋與意象創作
  • 史前館樹皮布主題教具箱
  • 鳥居龍藏臺灣調查相關考古遺留初探—由日本德島縣立鳥居龍藏紀念博物館展示文物出發
  • 「走讀Café‧河流的口——卡大地布與知本溼地的記憶交織」
2023-11-01
501
  • 《排灣族土坂村長篇語料:田野紀錄(1968-1970)》的出版故事:記費羅禮與Tjuabar土坂部落
  • 演化祕密的鑰匙?──淺談箕型門齒
  • 博物館與學校的相遇:《花環與稻浪》族語戲劇展演(下)
  • 品格教育繪本故事與「月來樂愛史前館」主題解謎活動
2023-10-15
500
  • 從伍佰的空襲報談臺灣500年前史前故事
  • 回歸‧轉身‧出發:史前館重新開館演出晚會記事
  • 博物館與學校的相遇:《花環與稻浪》族語戲劇展演(上)
  • 走讀東海岸巨石活動
2023-10-01
499
  • 考古博物館的永續推廣實踐──記2023年「與土地共舞市集」X植物食器DIY
  • 友善平權進行式──記南科考古館2023年視障團體導覽與教育推廣活動
  •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體會發掘知識的過程
  • 史前館在今年5月重新開幕後,也立即展開國際研究及文化交流
2023-09-15
498
  • 與靈的溝通:卑南族祭司祈福紀實
  • 地方共創新篇章:史前館與「交會地方-藝駐共創」交錯的軌跡
  •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跳脫舒適圈的實習之旅
  • 困在時空裂縫中的考古學家—夜宿博物館解謎探秘活動
2023-09-01
497
  • 撒奇萊雅族的文物普查
  • 從311海嘯後看日本東北陸前高田市的城鎮再生
  •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在過程中找到未來的方向
  • 本館、漫畫家狼七與蓋亞文化攜手合作出版「重建臺灣藝術史」漫畫《月亮的名字》
2023-08-15
496
  • 延續土地的記憶與故事
  • 從鳥居龍藏手稿看日治初期原住民生活
  •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深入認識、放下疑惑
  • 走讀巨石活動
2023-08-01
495
  • 「我是誰?:臺灣藝術史中的身分追尋」特展(二)展示策略介紹
  • 從Met Gala 看博物館的品牌行銷
  • 2022年我在南科館實習心得:工作.博物館.生活
2023-07-15
總筆數:307
每頁筆數:24
頁次: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