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發現史前電子報

~
總筆數:293
期數 當期主題 發行日期
384
  • 聚焦典藏‧透視研究‧跨越界限──從考古主題藝術駐村、國際主題工坊到史前館共寫平台
  • 越南順化行
  • 2018年史前館「未來遺址」藝術駐村:藝術家「太認真」雙人組 考古再考古
  • 2018史前國寶文創設計獎
2018-12-01
383
  • 神祕的石柱與卑南二兄弟傳說
  • 從考古現場看交通建設與文化資產保護的關係(下)
  • 2018年史前館「未來遺址」藝術駐村:藝術家吳思嶔〈我們被困在歷史中〉?
  • 小小駐館員‧一起做博物館
2018-11-15
382
  • 大象之死,誰是兇手?
  • 從考古現場看交通建設與文化資產保護的關係(上)
  • 2018年史前館「未來遺址」藝術駐村:藝術家mamoru另一種聽見/看見
  • 文化體驗教育計畫
2018-11-01
381
  • 長濱忠勇遺址的發掘與新發現(下)
  • 史前人吃甚麼─「摩登史前人出遊季」史前廚房教具箱
  • 為土地唱歌,我們一起攜手
  • 『未來遺址:用藝術挖掘歷史』藝術駐村成果展
2018-10-15
380
  • 長濱忠勇遺址的發掘與新發現(上)
  • 體驗考古發掘之樂─「摩登史前人出遊季」考古現場大剖析教具箱
  • 穿梭在卑南遺址公園樹林間的鳥精靈們
  • 本館新任館長佈達交接典禮
2018-10-01
379
  • 3D工作坊系列-考古遺址地貌記錄的3D技術應用
  • 解構人骨的秘密─「摩登史前人出遊季」人骨拼圖教具箱
  • 現地遺址保存博物館的理念與實踐─二十年後再訪加曾利貝塚博物館
  • 文化X科技:文化資產3D技術應用工作坊
2018-09-15
378
  • 那些恐龍化石可以告訴我們的事──談野望影展「骨骼之秘:恐龍再現」
  • 記「考古速報」──舊香蘭遺址及上里遺址展示(下)
  • 3D工作坊系列-考古文物高精度3D建模技術應用
2018-09-01
377
  • 摩登史前人出遊季──107年南科園區考古教育推廣活動
  • 記「考古速報」──舊香蘭遺址及上里遺址展示(上)
  • 一個跨國合作的實驗計畫──「2018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的航海實驗計畫」執行紀實
  • 2018夜宿史前館
2018-08-15
376
  • 「流浪的種子:移動與遷移─從地方到他方的故事」國際當代藝術交流特展策展感言
  • 復旦大學博物館蒐藏之臺灣原住民族標本文物調查紀要
  • Kids Awesome-臺灣首創唯一的兒童博物館(下)
  • 考古玩一夏
2018-08-01
375
  • 一艘跨海竹筏的誕生─略述IRA2號的製作
  • 「共點螢光、大地祈福」──撒奇萊雅族的祝禱
  • Kids Awesome-臺灣首創唯一的兒童博物館(上)
  • 《只有大海知道》特映會暨映後座談會
2018-07-15
374
  • 穿越時空蔦松家:南科館公共藝術建置
  • 人、自然與文化:日本岩佐嘉親先生捐贈斐濟纖維植物藏品田野調查記錄(下)
  • 憶起回家 muskun kata kulumah─記「崁頂百年展」(下)
  • 史前館推廣多元文化 故事、美食、工藝、戲劇場場精彩
2018-07-01
373
  • 「舞出一片天」:布拉瑞揚與第六屆原藝節各校原住民青年的深度交流
  • 人、自然與文化:日本岩佐嘉親先生捐贈斐濟纖維植物藏品田野調查記錄(中)
  • 憶起回家 muskun kata kulumah─記「崁頂百年展」(上)
  • 2018『3萬年前的航海-跨越黑潮』計畫
2018-06-15
372
  • 新方法‧新觀眾:定向闖關挑戰─考古限定版
  • 人、自然與文化:日本岩佐嘉親先生捐贈斐濟纖維植物藏品田野調查記錄(上)
  • 在島與島之間對話,關島X椰子─記2018「Together in Taitung」世界南島交流工作坊(下)
  • 107年第六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及《原來在這裡-臺灣原住民陶藝展》聯合開幕
2018-06-01
371
  • 在島與島之間對話,關島X椰子─記2018「Together in Taitung」世界南島交流工作坊(上)
  • 超連結博物館的實踐與省思—臺大人類學博物館實例經驗分享
  • 新南向創造的超連結:史前館「繁衍、祈福和保護-背兒帶文化」國際巡迴展的新方法與新公眾(下)
  • 518國際博物館日記者會 : 超連結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
  • 草地音樂會
2018-05-15
370
  • 從史前館藝術駐村活動談博物館場域的開放嘗試
  • 另一種形式的「對話」:談史前館數位互動建置
  • 新南向創造的超連結:史前館「繁衍、祈福和保護-背兒帶文化」國際巡迴展的新方法與新公眾(上)
  • 2018臺灣文博會
2018-05-01
369
  • Pasibutbut儀式性歌曲展演的幾項思考
  • 「崁頂百年‧憶起回家」-讓我們「再」一起
  • 園林中的博物館──蘇州博物館
  • 「科技之旅- Bone出新“觀”點!」
2018-04-15
368
  • 回憶遷徙生根一百年─MLA史前館計畫系列,與崁頂(Kamcing)
  • 博物館的戰爭與記憶展示:日本遊就館與知覽特攻平和會館(下)
  • 2018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考古學家見習生
  • 友善學習參訪活動
2018-04-01
367
  • 「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 博物館的戰爭與記憶展示:日本遊就館與知覽特攻平和會館(上)
  •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體會保存修復工作的不易
  • 『音樂的慰藉』特展辦理「鼓動原樂-唱hai歌」活動
2018-03-15
366
  • 傳承古法製作的青草手工酒麴
  • 脫胎換骨的上海自然博物館
  •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深刻體會細心與耐心之必要
  • 「與祖先對唱」特展導覽
2018-03-01
365
  • 狗汪新年好運到──淺談舊香蘭遺址出土臺灣史前犬資料
  • 領受相會的感動:記maljeveq研習
  •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透過實習,面對未來職場的形色挑戰
  • 『音樂的慰藉:臺灣原住民現代歌謠中的共享記憶特展』
2018-02-15
364
  • 卑南遺址公園「史前家屋」考古戶外展示
  • 「106年博物館文化平權向前行─友善平權國際研討會」紀要(下):美國無障礙文化政策與華府約翰甘迺迪藝術中心執行實例分享
  •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透過實習,面對未來職場的形色挑戰
  • 「誰說博物館只能看展覽,這次我們一起來吃一場」
2018-02-01
363
  • 在博物館,與你的一起一起:解說員談視障導覽心得
  • 「106年博物館文化平權向前行─友善平權國際研討會」紀要(上):大會紀要暨日本通用性博物館現況與未來之介紹
  •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充滿成就感的學習之旅
  • 學童「3D 列印科學生活營」作品暨Q 版3D 列印文物小公仔展示
2018-01-15
362
  • 考古文物3D數化作業與數位修復應用
  • 大地灣博物館與現地遺址群落保護
  •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考古初學者的實習旅程
  • 「寒冬送暖-愛分享」市集
2018-01-01
361
  • 從「轉彎人生」到「音樂的慰藉」:「臺灣原住民現代歌謠中的共享記憶」特展策展緣起與理念
  • 典藏文物介紹:新石器時代中期富山遺址的繩紋陶缽
  •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遇見了不一樣的史前館
  • 『2017史前國寶文創設計獎』頒獎
2017-12-15
總筆數:293
每頁筆數:24
頁次: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