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發現史前電子報

~
總筆數:301
期數 當期主題 發行日期
368
  • 回憶遷徙生根一百年─MLA史前館計畫系列,與崁頂(Kamcing)
  • 博物館的戰爭與記憶展示:日本遊就館與知覽特攻平和會館(下)
  • 2018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考古學家見習生
  • 友善學習參訪活動
2018-04-01
367
  • 「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 博物館的戰爭與記憶展示:日本遊就館與知覽特攻平和會館(上)
  •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體會保存修復工作的不易
  • 『音樂的慰藉』特展辦理「鼓動原樂-唱hai歌」活動
2018-03-15
366
  • 傳承古法製作的青草手工酒麴
  • 脫胎換骨的上海自然博物館
  •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深刻體會細心與耐心之必要
  • 「與祖先對唱」特展導覽
2018-03-01
365
  • 狗汪新年好運到──淺談舊香蘭遺址出土臺灣史前犬資料
  • 領受相會的感動:記maljeveq研習
  •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透過實習,面對未來職場的形色挑戰
  • 『音樂的慰藉:臺灣原住民現代歌謠中的共享記憶特展』
2018-02-15
364
  • 卑南遺址公園「史前家屋」考古戶外展示
  • 「106年博物館文化平權向前行─友善平權國際研討會」紀要(下):美國無障礙文化政策與華府約翰甘迺迪藝術中心執行實例分享
  •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透過實習,面對未來職場的形色挑戰
  • 「誰說博物館只能看展覽,這次我們一起來吃一場」
2018-02-01
363
  • 在博物館,與你的一起一起:解說員談視障導覽心得
  • 「106年博物館文化平權向前行─友善平權國際研討會」紀要(上):大會紀要暨日本通用性博物館現況與未來之介紹
  •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充滿成就感的學習之旅
  • 學童「3D 列印科學生活營」作品暨Q 版3D 列印文物小公仔展示
2018-01-15
362
  • 考古文物3D數化作業與數位修復應用
  • 大地灣博物館與現地遺址群落保護
  •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考古初學者的實習旅程
  • 「寒冬送暖-愛分享」市集
2018-01-01
361
  • 從「轉彎人生」到「音樂的慰藉」:「臺灣原住民現代歌謠中的共享記憶」特展策展緣起與理念
  • 典藏文物介紹:新石器時代中期富山遺址的繩紋陶缽
  •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遇見了不一樣的史前館
  • 『2017史前國寶文創設計獎』頒獎
2017-12-15
360
  • 從文物典藏到虛擬展示
  • 花東縱谷的巨石文化與遺址(下)
  •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從經驗中學習並成長
  • 「台灣打工度假青年鏡頭下的澳洲」攝影展
2017-12-01
359
  • 卑南族研究的多音聲軌:記第三屆「卑南學」學術研討會
  • 花東縱谷的巨石文化與遺址(上)
  •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在實習的日子裡,增加社會經驗
  • 2017年南島文化國際研討會
2017-11-15
358
  • 跨越障礙.友善平權—談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視障觀眾服務
  • 暴雨後的卑南遺址公園防洪工程(下)
  •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好好學習的一個月
  • 2017 國際博物館AR/VR 研討會
2017-11-01
357
  • 典藏聲音藝術:展出《聲音雕塑》(Consonance)側記
  • 暴雨後的卑南遺址公園防洪工程(上)
  • 「往之不諫、來者可追」之面部復原
  • 「2017考古遺址保護與推廣研習會」
2017-10-15
356
  • 爺爺和孫子的接唱──談「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
  • 談「考古現場」出土陶片的經典紋飾(下)
  • 館與我‧我與館之間:談成為解說員的心路歷程
  • 博物館、地方與原住民音樂工作坊
2017-10-01
355
  • 「繁衍、祈福與保護-背兒帶文化」特展在新南向政策下的新風貌
  • 談「考古現場」出土陶片的經典紋飾(上)
  • 雖微弱,但閃爍:第七屆臺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
  • 『「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
2017-09-15
354
  • 史前岩棺製造場─豐濱.宮下遺址
  • 以藏品重建博物館與原住民族社群間的關係:史前館的例子(下)
  • 從地域觀光與文化發展談金澤21世紀美術館
  • 「3D列印科學生活營」
2017-09-01
353
  • 軟玉!硬玉!什麼是臺灣玉?
  • 以藏品重建博物館與原住民族社群間的關係:史前館的例子(上)
  • 參觀史前館互動體驗新亮點
  • 暑期單日型營隊---史前生活大考驗
2017-08-15
352
  • 從文化特質、殖民傷痕到「我們的歷史」:加拿大歷史博物館中的第一民族
  • 與關島查莫洛兄弟在臺東展開「心」旅程
  • 低氧處理與冷凍處理之比較
  • 『史前大尋寶、勇闖博物館』活動
2017-08-01
351
  • 記2017國際博物館日:關島與南島原鄉的對話,在臺東
  • 跨越黑潮計畫:竹筏出海紀實
  • 《Pinadray(卑南王)》定目劇的實務推動與未來展望
  • 暑假活動-親子共讀•手製小書快樂玩活動
2017-07-15
350
  • 用想像力連結史前文物:談史前文創設計競賽
  • 《Pinadray (卑南王)》定目劇的嘗試與詮釋
  • 跨越黑潮計畫:重建三萬年前祖先之路的壯志
  • 106年度多元文化月,分享豐富多元文化
2017-07-01
349
  • 記2017冬季故事報導營:重返故事報導營,以及在卡拉魯然的學習
  • 記2017冬季故事報導營:疲倦的身體、滿足的心靈、堆石地上的博物館
  •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風雨中窺見博物館典藏實態
  • Kulumah!〈回家〉106年第五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暨台東縣高中職原住民青年聯合展演
2017-06-15
348
  • 記2017冬季故事報導營:「什麼是家?」——在卡帕里瓦的日子
  • 記2017冬季故事報導營:體驗卡大地布的脈動─小米、巴拉冠和部落故事
  •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深深感受臺灣史前文化的豐富
  • 『關島與南島原鄉的對話』系列活動
2017-06-01
347
  • 無限的創造‧嶄新的開始:接任史前館的展望與期勉
  • 多元觀點不必然和平:評2017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博物館與爭議歷史」
  •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連續四週的高峰經驗
  • 啾愛媽咪 母親節快樂!!
2017-05-15
346
  • 舊香蘭遺址金屬器概述
  • 來下賓朗部落特展,我們一起編花一起分享
  •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參與博物館動態價值的創造
  • 2017新北市考古生活節
2017-05-01
345
  • 我不在史前館,就在往史前館的路上
  • 塵歸塵,土歸土:淺談遺址墓葬與人骨教堂展示
  •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好可愛的好佩服
  • 『童玩同樂節-2017一起到史前館』系列活動
2017-04-15
總筆數:301
每頁筆數:24
頁次: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