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發現史前電子報

~
總筆數:183
期數 當期主題 發行日期
488
  • 探索學習新天地—探索館到巨石公園
  • 「坐在卑南談天說地—史前玉器工作坊」活動側記
  • 2022年我在南科館實習心得:博物館幕後的想像與真實
  • 竹構建築體驗工作坊
2023-04-01
487
  • 神話不比歷史虛構:南島常設展廳創世起源動畫的策展筆記
  • 達雅族長屋介紹:印尼西加里曼丹Rumah Radakng長屋的例子
  •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不同以往的夏天
  • 南科考古館「直擊!博物館後臺」特展
2023-03-15
486
  • 展廳陪同參觀服務講座:落實友善服務的願景
  • 生物人類學的生物側寫手段─談牙齒磨耗與年齡鑑定
  •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多元文化場域內的多元實習經驗
  • 療癒水晶膠創作
2023-03-01
485
  • 從斷裂到銜接傳統織布的技藝傳承─兩位賽夏族女性工藝師的故事
  • 臺灣神祕的矮人傳說
  • 走讀臺灣點滴故事:提走行動故事箱來到部落國小
  • 兒童考古營隊
2023-02-15
484
  • 金峰鄉「文化自治元年和解暨宣告儀式」活動的幾項記事
  • 史前館南島廳更新多媒體建置記事(下):南島廳的能量棒
  • 走讀臺灣點滴故事:在探索館聽櫻花姊姊說故事
  • 「兔Day is a 古Day」系列活動
2023-02-01
483
  • ari kisamuljai!一起加油吧!─回顧「Marekacevucevungi我們大家一起來:2022一起來做部落文史工作坊」
  • 史前館南島廳更新多媒體建置記事(上)儀式樂舞篇
  • 學習歷史與土地共存的智慧:「走讀一日學‧mamahav回到山胡椒學習基地」參加心得
  • 「斷裂與銜接」特展
2023-01-15
482
  • 文化X科技的相會:「第2屆文化科技黑客松」的參與觀察
  • 藝術品保險與博物館風險控管
  • ICOM Prague 2022 X 史前館連線:博物館定義被視為……遺產?
  • 「夏威夷HULA歌舞及花環手作工作坊」
2023-01-01
481
  • 「斷裂與銜接:博物館與臺灣原住民衣飾文化復振」研討會紀實
  • 史前館的建築改造(下)流動•動線
  • ICOM Prague 2022✕史前館連線:考古學的當代行動
  • 樹皮布體驗活動
2022-12-15
480
  • 博物館以環境教育參與公眾事務:以史前館參與「臺東縣環境教育聯盟」為例
  • 史前館的建築改造(上)打開‧視野
  • ICOM Prague 2022 X史前館連線:洪堡論壇─多元聲音的集會所
  • 線上特展-牛罵頭文化與長山頂II遺址
2022-12-01
479
  • 「考古.工具.人之都市考古的傳說」臺中特展參觀重點報你知!
  • 不只是傳說—結合在地傳說故事的環境教育課程實踐
  • 「走讀一日學‧鹿鹿絮絮話南科」構想緣起與辦理心得
  • 「走讀一日學:mamahav回到山胡椒學習基地」花絮
2022-11-15
478
  • 辛卡米克IP聯名考古主題特展初階成果評量
  • 南科考古館的左鎮動物群
  • 打造史前館無障礙展廳環境建置
  • 古玉謎團大解密花絮
2022-11-01
477
  • 「斷裂與銜接:博物館與賽夏族織藝回返之路」特展經驗與轉型正義的思考
  • 撒古流‧巴瓦瓦隆的圖紋工程:重建臺灣原住民藝術史蒐藏
  • 「走讀GOGO樂:尋找Happy Haipis紅嘴黑鵯」構想緣起與辦理心得
  • 「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台東巡迴展
2022-10-15
476
  • 物、儀式、花朵的氣味:「我們/Women的歷史之前與之後」特展側記
  • 從出土到典藏
  • 用時裝來思索:史前館「第一浪潮:當代澳洲與臺灣原住民時裝藝術展」尤瑪•達陸的三組作品(下)
  • 公園蝴蝶親子彩繪
2022-10-01
475
  • 2022年「原住民族日」系列活動:賽夏族傳統服飾保存及織藝研習工作坊
  • 長濱文化的發現歷程
  • 用時裝來思索:史前館「第一浪潮:當代澳洲與臺灣原住民時裝藝術展」尤瑪•達陸的三組作品(上)
  • 線上特展-臺灣玉的奇幻旅程
2022-09-15
474
  • 想像‧玩樂‧思考─分享的探索館
  • 南科臺南園區遺址分布的再省思
  • 淺談博物館安全管理
  • 仲夏營隊~史前生存保衛戰,開心落幕!
2022-09-01
473
  • 婦出創作:臺澳原住民時裝藝術的女力社群
  • 漫談南科社內遺址出土的兩件灰黑色「燧石」小石片
  •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跟著博物館重新「理解」
2022-08-15
472
  • 藝術介入:重新開啟史前館的大門
  • 太巴塱遺址與石板棺開箱!(下)
  •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是實習也是學習
  • 蘭嶼島與飛魚:教具箱介紹
2022-08-01
471
  • 當原住民時尚捨棄秋冬與春夏:澳洲第一民族與澳洲時尚形象
  • 太巴塱遺址與石板棺開箱!(上)
  •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從苦中作樂到享受實習
  • 「走讀台灣」系列活動《Kulumaha回家吧》繪本
2022-07-15
470
  • 走讀臺灣✕閱讀史前——前進成功話巨石
  • 靜岡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從自然景觀登錄世界遺產看富士山
  •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在博物館打怪練功的小日記
  • 我們/Women的歷史之前與之後特展花絮
2022-07-01
469
  • 南島新「視」界:第10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的跨世代對話
  • 防災演練:迎接博物館重新開館營運
  •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如同學習單眼相機的興致
2022-06-15
468
  • 博物館能出售藏品嗎?
  • 談卑南遺址繩紋陶文化(下)
  •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看見博物館人有意義的生命價值
2022-06-01
467
  • 一起在力量的裡面:回顧2021年並展望2022年「一起來做部落文史工作坊」
  • 談卑南遺址繩紋陶文化(上)
  • 史前館「微」實習冬令營開辦了?!
2022-05-15
466
  • 南科園區開發的見證──新港堂的設立
  • 大解密,考古學家都在做什麼?
  •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世界閱讀日
2022-05-01
465
  • 2022年4月22日地球日:投資我們的星球
  • 永康火車站下的蔦松遺址:日本時代的發現
  •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參與前後台工作的學習機會
2022-04-15
總筆數:183
每頁筆數:24
頁次: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