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頻道
從伍佰的空襲報談臺灣500年前史前故事
伍佰!伍佰!伍佰!!!
史前館電子報第500期了,身為伍佰粉條的我當要藉機蹭一下。
「空襲警報」──我們所不知道的歷史
聽說是美軍要來炸台灣的日本兵仔
聽說咱隴總唱著日本的軍歌
聽說咱著要交出鋤頭剪刀摻樓賴拔
說戰爭是保護咱自己的國家
啊 這款的代誌
啊 學校隴無提 啊 那當時那這呢神祕
(引自伍佰《樹枝孤鳥》專輯〈空襲警報〉歌詞)
在「空襲警報」演唱會中,伍佰以龐大的舞台背景搭配紅色警報燈光和強勁的警報音效轟炸著當年還只是粉絲的我,多年後細嚼歌詞,才感受到伍佰在訴說一段當時的我所不知道的歷史。這件事既神秘,而且學校不會教,更甚至當時阿公的國籍和現在並不一樣。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近代史的部分,和考古或史前好像沒什麼關係,但對於多數國人而言,臺灣的史前史或考古也是充滿神秘、過去在學校課堂也不曾教過(即使現在教的內容也不多)、一般人對於史前時期的認識也幾乎不存在臺灣的史前文化。
500年前的臺灣──埋藏在土地裡的故事
伍佰的歌曲有一些是與土地有關的主題,例如《釘子花》專輯,特別是其中的〈東石〉更位於其故鄉嘉義。
今年,史前館全面更新了臺灣史前史廳,並以「3萬年來生活在臺灣這塊土地上人的故事」為題,希望透過述說曾經發生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人群故事來介紹臺灣史前史。最後一個展區為「500年前」,主要呈現臺灣進入被文字記載的歷史時代前,最後史前階段的臺灣社會。
「500年前」展廳中有一個臺灣島造型的休憩區,依方位繞著臺灣島。先介紹的是位在東北角的淇武蘭部落,是一個重要的貿易地點,可以看到當時人們可以透過與島外人的交易取得許多特別的物資,雖然生活上已經有大量外來物品、改變了物質文化的組合,但透過對遺址的瞭解還是可以看出他們非常執著於維持原本陶器的生產與使用,其文化傳統仍被努力維持,這是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噶瑪蘭文化的史前階段。
接著來到東部的水漣部落,在這裡展出的陶器,傳統上被視為「阿美陶」,然而在史前階段的族人並沒有選擇「阿美族」或「撒奇萊雅族」的認同需求。再看著同樣位於東部海岸的八桑安遺址,這裡有一個墓葬出土臺灣目前發現最大的黃金胸飾,同時還有幾件青銅器、瑪瑙珠和上萬顆的玻璃珠作為陪葬品,讓人不禁想像當時部落的資源有多龐大。
繼續南行到恆春半島區域,我們擇了座落在屏東山區的舊社,這裡有許多被遺忘在山林裡的石板屋聚落,有些還可以與當代部落族人的傳承有所連結,有些則可能已經不存在記憶中了。但這些曾經生活的遺跡都留在了土地上。
這個展區最後來到了臺灣的西南平原,因為這裡是400年前臺灣最早登上所謂「歷史」舞臺的地區,以兩個展示櫃分別呈現出當時原住民的在地產品以及與島外不同國家人群交易到的舶來品,之後臺灣便走進了歷史時期。
「純白的起點」──文化的色調
伍佰今年發行了新專輯《純白的起點》,他的專輯常見色調的呈現,上一張接近白色的是《淚橋》,而曾經在講述臺灣社會故事的《白鴿》專輯則是黑色的,收錄〈海上的島〉的《雙面人》專輯則是大紅色。
臺灣史前文化也可以藉由不同的色調來認識或區隔,可能是在時間線上展現出顏色差異,也可能是代表不同區域文化的顏色區隔。考古學者大多透過陶器做為區分不同史前文化的依據,在臺灣史前史廳中有兩個使用強烈色調的展區,分別以黑色及紅色來呈現,這兩個顏色其實代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臺灣,隔著中央山脈在西邊的人群因為掌握了還原燒的技術,所以喜歡製作黑色的陶器;在東邊的人則喜歡在陶器表面加上一層紅色的陶衣。黑陶與紅陶的區域不僅展現了製陶技術的不同,更展現了文化風格的差異。
其實在臺灣史前文化的發展過程中,陶器表面的顏色和紋飾是可以做為不同時期以及不同文化辨識的依據。新石器時代早期陶器主要呈現較淺的澄黃色,後來發展成較深的紅褐色。
在前面提到「500年前」展區中央有一個全白的臺灣島,這是策展團隊在臺灣史前史廳最後留下的彩蛋,以10分鐘的間隔播放「土地上流動的人群」互動投影,內容以繽紛色彩呈現從3萬年前人群來到臺灣後不同發展階段的文化特色,以及不同時期來到臺灣的人群與文化。播放過程中邀請觀眾參與互動,以不到3分鐘的時間體驗來到臺灣、生活在臺灣、共同認識這塊土地至今的文化發展,也一起共享屬於我們的土地文化。
伍佰不只是搖滾,不僅是歌手,也是詩人(還有道士……不是,是鬥士),他還喜歡透過照片說故事。在他出版《伍佰.故事》攝影作品集的時候,筆者也受到鼓勵希望能為臺灣這塊土地「努力說故事」。考古學就像從土裡發掘出一塊塊拼圖,嘗試拼湊出一幅幅史前生活的圖樣,只是有時候可能無法找到全部的碎片,所以某些地方還需要透過想像或是詮釋,就如同韓旭東先生這次特別為臺灣史前史廳創作的大型木雕「海風」,以其獨特的格式化(像素化)創作風格,呈現出新石器時代早期人群如何靠著文化的力量,克服大海的限制冒險來臺生活的故事。
如同小朱(China Blue貝斯手&團長)說:「無論創作題材為何,伍佰的詞都透露著一種深度,『很有文學感,卻又平易近人。』」(郭璈2023:74)身為終生粉條的筆者,也期待臺灣史前史可以很考古學,卻又平易近人。
參考資料
伍佰
2009《伍佰.故事》。臺北:時報。
郭璈
2023〈伍佰∣我的搖滾是首自由的詩〉,《VIBES》4:66-77。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助理研究員)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
-
博物館頻道
-
博物館頻道
-
博物館花絮
-
搶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