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話題 • 話語

二○○四終身學習節-博物館與原住民社區

文/張至善

在配合國際博物館日的主軸,教育部二○○四年終身學習節以「無形資產的探尋」(The searching of intangible heritage)為年度重點主題。針對這個主題,本館將於九十三年五月十五日至廿三日分別進行一系列的活動,包括(1)認識卑南遺址的地理環境與神話,(2)原住民當代樂舞表演,(3)邀請文手鑿齒老人來館參觀,(4)邀請原住民藝師提供對本館收藏及展示的看法,並於本館展演工藝,(5)花東地區社福團體與原住民社區參訪活動,(6)與蘭嶼、綠島等離島地區學生分享博物館的教育資源,(7)原住民插畫、圖畫書、繪本特展,(8)火燒島文化歷史溯源等八項活動。

在進行企畫「花東地區原住民社區參訪活動」時:可以邀請什麼樣的社區?哪些社區?來參訪博物館時可以得到什麼?博物館可以和他們產生什麼樣的互動?這些是設計本活動的基本思考。當筆者與第四區社造中心(註一)專員討論時,他提出問題:「社區在參訪史前館時,除了參觀以外還可以得到什麼?」這句話觸動引發了後續的討論。隨後我與本地熱心推動社區營造的伙伴們進行討論,除了史前館展覽廳的展示外,我們覺得要設計出一個對原住民社區會覺得「不一樣」、「有趣的」、「也許有收穫的」行程。

討論過程中「長光社區」這個名字出現了,他們的社區裡就有史前遺址,和史前館馬上就產生了連結的關係,因而衍生了一些新的議題:什麼是他們社區進行「社區營造」主題。不可諱言的,在西部平原開發殆盡、觀光區擁擠、週休二日所颳起的休閒旅遊風潮,加上媒體報導的推波助瀾下,台灣各地的原住民部落瞬間成為新興旅遊的好去處。而許多花東地區的原住民社區,不約而同將「社區營造」的關心面向都朝向觀光發展。姑且不論這樣的面向是否正確,這卻是現今許多原住民社區努力思考、發展的議題之一。因此,我們歸納了一下可能對參訪博物館會產生興趣的社區,他們大致的營造主題會有「文化產業」、「解說活動」、「文史工作」等等。其實史前館裡有著許許多多的寶藏,除了有形的典藏品物件、豐富的影音、文史資料以外,館內優秀的專業職能和高水平的人力素質使得博物館擁有強大的能量,就這個方向仔細思考下去,未來博物館在和社區互動上可以發展應用的資源變得更為廣泛豐富,也變得更立體了。

目前進行接洽安排參訪行程的社區計有:長光社區、卡地布社區、港口社區、池南社區等等,皆是已凝聚社區共識,正在進行社區總體營造的原住民社區。除了一般展示導覽的行程以外,我們安排了座談時間,一方面由博物館分享過去和原住民互動的一些過程和成果;一方面傾聽原住民社區對於博物館角色和功能的期待,在這樣的機會中嘗試對話和找尋未來互動的方向。

我們從過去幾項精心策劃而成功的特展和活動,例如:照片會說話、微弱的力與美、回憶父親的歌等特展以及原住民文化展示工作坊的活動來看,種種的嘗試與前進,在在顯示型塑、創造博物館與原住民社區互動的關係和風格,一直是史前館努力推展的方向之一。原住民社區和博物館間有什麼關連?可以有什麼互動?種種思考雖都還在起步階段,但已是目前史前館一步一腳印去觸動、嘗試,去產生火花的工作。過去沒有的,不表示未來不會發生。儘管各個原住民社區的體質、條件各異,在未來的社區營造主題上也各有不同,我們相信當史前館可以是原住民社區在社區營造上尋求協助的「選項」之一時,也就是本館走出不同風格的開始。

註一:第四區社區營造中心-仰山文教基金會參考 

民國91年下半年本館舉辦的「照片會說話特展」,除於本館展出外,尚有深入部落舉辦【蘭嶼巡迴展】和【大社巡迴展】

民國91年下半年本館舉辦的「照片會說話特展」,除於本館展出外,尚有深入部落舉辦【蘭嶼巡迴展】和【大社巡迴展】。

「微弱的力與美」特展,是由史前館與參與的原住民共同策劃。有別於文物與過去導向的展示,著重當代原住民的生命脈動

「微弱的力與美」特展,是由史前館與參與的原住民共同策劃。有別於文物與過去導向的展示,著重當代原住民的生命脈動。

﹙筆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約聘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