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花絮
元宵節「迎鼓仔燈(燈籠)」活動
史前館配合元宵節「迎鼓仔燈(燈籠)」的習俗,特別在2月16日辦理『打出自己的樹皮布燈籠』文化體驗活動,請來蓋亞那工作坊胡郁如工藝師指導,教導民眾利用構樹、保特瓶做出特色環保提燈。報名參加的親子民眾,對於平凡無奇的樹枝,經由親手搥打卻能變成獨具特色的手提燈籠,個個都雀躍不已,不僅滿足節慶氣氛、達到環保功能,也藉由此次的文化體驗活動,讓大家更認識構樹及其代表的文化意涵。
構樹俗名為「鹿仔樹」為桑科植物,廣泛分佈在東亞和中南半島,更是大洋洲南島語族起源於台灣的重要佐證。早期原住民族群會將構樹皮泡水、搥擣,纖維可用來編織成繩索或打製成布做成衣服。近年樹皮布的研究也獲得了重要的成果,研究結果發現『臺灣是太平洋構樹的原鄉』,從其傳播的路徑與南島語族遷徙的『出臺灣』說相符,顯示臺灣對於南島語族遷徙有重要的地位。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
-
博物館頻道
-
博物館頻道
-
回想 • 迴響
-
搶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