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國際頻道

園林中的博物館──蘇州博物館

文‧圖/温璧綾

俗諺有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其中蘇州市位於中國江蘇省內,舊稱「吳」,是吳文化的發源地。蘇州以園林建築聞名,保存完好的古典園林現有60餘處,其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獅子林等9個古典園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註1)。

園林建築群中有一座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其傳統蘇式建築的風格與周遭園林庭院竟無一絲違和感。蘇州博物館新館建築設計是著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封筆之作,因為是大師作品,久聞不如一見,決定前往蘇州一睹風采。上海距離蘇州並不遠,搭高鐵由上海虹橋火車站出發只需30分鐘即可抵達蘇州火車站,再轉乘市公車到蘇州博物館。

1

蘇州博物館入口。

2

金屬框木格柵。

3

蘇州博物館主庭園。

4

園林建築轉折處之窗。

1960年成立的蘇州博物館是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位於蘇州市姑蘇區東北街上,北邊與中國江南四大園林之一的拙政園相鄰,附近還有貝聿銘的老家,亦是四大園林之一的獅子林。

蘇州博物館於2008年5月18日起開放免費參觀,但進入博物館前需先通過安檢。館舍共分2部分,右半部舊館是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王府的遺址,左半部新館則是由貝聿銘建築師所設計。博物館整個參觀動線是由新館進,再由太平天國忠王府遺址出。貝聿銘在設計時以「中而新、蘇而新」為其設計理念,堅持「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原則(註2)。

新館於2006年對外開放,建築為地下及地面各一層,結合傳統的蘇州建築中黑瓦斜屋頂及白牆的風格。新館可分為三個區塊,中央區塊是博物館的入口大廳及主庭院;左半部為博物館的主要展示空間;右半部則為現代美術畫廊、賣店、餐飲服務區和行政辦公區。

新館中央主建築的八角形大廳屋頂挑高,上面有許多三角形天窗,陽光透過金屬框木格柵照亮室內。進入大廳後遊客可透過後方玻璃落地窗看到主庭院中的片石假山、水塘及涼亭,但無通道可直接到達主庭院。主庭院向北邊的拙政園借景,視覺上彷彿該庭院是拙政園的延伸。中央區塊與左右兩邊區塊則各以通廊連接,通廊的屋頂是由兩面斜屋頂組成「︿」形,兩面斜屋頂上覆蓋透光的金屬框木格柵。通廊的光源無其他照明設備,而是讓陽光透過金屬框木格柵直接落下。相較於入口大廳的明亮,通廊顯得較昏暗。

從蘇州博物館的整體建築設計中,處處可以看到貝聿銘大師「讓光線來作設計」的設計風格:(1)建築融入自然中的空間理念:光線的投入及變化;(2)善用幾何形體來做設計:八角形、三角形、四方形或六角形的窗及建築等(註3)。

蘇州博物館內大小展示室共有32間,藏品以古代書畫、瓷器、工藝、出土文物為主。四個常設展分別為「吳地遺珍」、「吳塔國寶」、「吳中風雅」及「吳門書畫」等展出蘇州地方文化特色。遊客可以藉由室內荷花池上方的懸臂樓梯到達地下室,地下室有新石器時代和吳文化文物的展示廳、影視廳、多功能廳、洗手間及典藏庫等設施。忠王府則作為豐富建築遺址的展示櫥窗,展出傢俱及雕塑等文物。

5

展出文物。

6

忠王府展示之一。

7

忠王府展示之二。

參觀完蘇州博物館後,筆者有著其建築設計比展出文物更吸引人之感嘆。由於遷就園林式設計的參觀動線稍嫌凌亂,除了部分服務動線是直線外,其餘動線皆為穿繞轉折或是迂迴轉折,動線間交錯有多種走法使人容易迷路,但也因在轉折處巧妙安排的門窗使人驚艷,容易忽略展出文物之美。筆者反思本館的參觀動線設計,似乎也有建築大師設計與實用性衝突的問題,結果導致展示廳中增加了許多指示牌。究竟博物館建築設計該尊重建築大師們原有的設計?還是屈就於博物館的實用性?能兩全其美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8

蘇州博物館出口處即忠王府。

註釋與參考資料
註1:詳見維基百科─蘇州市(瀏覽日期:2018.03.22)。
註2:蘇州博物館(瀏覽日期:2018.03.22)。
註3:貝聿銘設計理念(瀏覽日期:2018.03.22)。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