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回想 • 迴響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考古初學者的實習旅程

文‧圖/陳姿羽

契機

在2017年的暑假,即將升上大四的我,來到史前館研究典藏組考古學門實習一個月。

一開始跟別人提到說要去臺東實習,尤其是提到實習地點在史前館時,一般人都會有些驚訝,甚至疑惑。因為對於家鄉在臺南、人在新竹念書的我來說,要在臺東自己生活一個月,除了有些生活上的不方便以外,實習的地點又是一般系上學長姊沒有接觸過的領域。沒接觸過並不是說沒有人去過博物館實習,但我所指的是去到一個史前文化類型的博物館。

為什麼強調「史前」呢?原因其實是因為我對考古有興趣,使得史前館成為我希望能夠去實習的一個地點。雖然從小對考古就有所憧憬,但可惜的是大學所念的科系雖然與歷史、民族有關,卻沒有對考古專長的培養。於是這個夏天的實習對我來說,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和回憶。

實習工作

一般人對於考古的工作其實不是很熟悉,因此當我來到史前館實習後,不少同學對於我的工作內容感到好奇。不過,我自己也還只是個初學者,當時真切感覺好像來到另外一個世界。

在史前館的第一週,進入典藏工作室,在這間工作室主要進行文物典藏盒的設計、盤點文物、幫文物寫上編號等等工作。我們在這裡練習製作典藏盒,也跟著到典藏庫協助盤點。典藏盒相當不好製作,必須要考到文物大小再去設計尺寸。做完自己的典藏盒,再看到放在旁邊已經完成的精美盒子,便深深感受到還有許多要學習的空間呢!

1

自己製作的典藏盒。

2

學習用沾水筆在文物上寫上編號。

跟著去典藏庫盤點時,因為初次來到博物館的典藏庫,心情充滿興奮。對於一間博物館來說,基礎便是建立在這些蒐藏品上,能夠不同於一般參觀博物館的大眾來到典藏庫看到這一切,內心感到非常幸運。

在這裡,我看見許多被整理得很完善的文物,一個一個被安放在典藏盒中,協助盤點以外也更熟悉了一些博物館的工作原則。例如進入典藏庫之前,要先填寫表格以確認是何人進出,持拿文物時要以雙手拿放,傳遞文物給工作夥伴時則要確認對方是否確實拿好等等,以保護文物能受到最妥善的對待。

3

傳遞文物。

4

兩人一組盤點文物,一人確認、另一人註記。

接下來三週,我和其他三位實習同學都待在考古工作室。在典藏工作室通常看到的是已經整理好且非常精美的文物,但在考古工作室中,文物通常只經過初步分類和整理,因此接觸到一些殘破的碎片或殘留的沙土也很正常。

一開始,工作室的娜維姊拿來卑南遺址的陶片,這些陶片都分裝在不同夾鏈袋中,夾鏈袋上標示著這些陶片是從哪個遺址出土(包含遺址名稱、哪一個坑、層位、區)、重量、出土時間。

她首先告訴我們,陶片上有哪幾種紋路,接著一人給我們好幾包,讓我們學習判斷陶片上是什麼紋路、如何記錄在表格上,以及如何按照順序排列在籃子中。我逐漸發現,考古工作室的工作十分耗時且需要耐心、經驗,必須從夾鏈袋中拿出許多陶器碎片一一檢查,遇有紋路不是很明顯時,必須要請身旁夥伴幫忙,看看對方能否協助判斷。

5

從夾鏈袋中拿出陶片判斷紋路。

等到我們已經漸漸熟悉考古工作室的環境,金成哥開始讓我們分類整理烏山頭遺址的文物。烏山頭遺址的文物主要有動物骨頭、陶片、骨器、石器等等,雖然種類聽起來好像很少,但其實一個種類就頗為大量,且還要再繼續細分,例如動物骨頭就包含了豬、狗、羌、蛇等等。

判斷動物骨頭和判斷陶片紋路的工作不同,我們這次是負責將這些裝文物的夾鏈袋寫上編號、確認重量,並按照順序放入籃子中,再將籃子也貼上標籤,標籤上註明籃子裡裝了什麼,從幾號袋到幾號袋等等。這中間,金成哥也教我們學會如何透過下顎和牙齒判斷是什麼動物,判斷哪些看似是單純的石頭但其實是史前人類製作的石器等等要訣。這些工作一直持續到我實習結束都還在進行,說明這樣的工作除了非常耗費時間以外,也必須依靠團隊合作來盡快完成工作。

6

學習判辨動物骨頭。

7

骨針。

8

陶環。

9

還沒開始整理之前,工作檯被盒子淹沒的情形。

收穫

如同我在一開頭所提,來到史前館彷彿是來到另外一個世界。有著一群人,默默為臺灣考古史上寫下一頁頁精彩的篇章。當然,不得不承認考古的確有其繁瑣、單調的一面,但若不是經過前面一次次分類整理、判斷分析,我們不會看到在博物館中展示出來的那些蒐藏,也不會知道原來我們生長的土地上,曾經有著許多人群燦爛生活著。

或許有人會覺得我的實習內容是一直重複編號、排序的工作,但事實上,因為接觸了許多文物,我也漸漸能夠自己判斷。對於好不容易才能實際近距離觀察和學習考古的我來說,是非常難得的經驗,雖然做的事情很微小,但完成工作的成就感也讓我覺得我可能在這個領域也有小小的貢獻吧!再加上,工作室的前輩都一直鼓勵我們不要只是默默做著分類的工作,若是看到有興趣的物件也可以從夾鏈袋拿出來觀察或者是詢問他們,因此也額外學習到不少事物。

在史前館工作之餘,空閒的時間我也會去圖書室翻閱考古相關書籍。由於這間圖書室假日沒有對外開放,因此能夠趁著實習的上班時間多參考相關書籍,運用博物館的資源,我感到非常開心和感謝。

到了實習尾聲,最要感謝的就是在博物館遇到的人們吧!典藏工作室的怡君姊,她帶領著初來乍到的我們,細心說明很多博物館不同的工作;考古工作室的娜維姊和金成哥,不只是很信任我們、讓我們放手去執行工作,也一直努力地想要多告訴我們一些文物上的知識,也分享許多他們出田野或是在考古現場發生的大小事。還要感謝和我同在研究典藏組的三位實習生,因為相處融洽和培養出越來越好的默契,讓工作都能順利進行下去。

10

傳遞文物。

11

兩人一組盤點文物,一人確認、另一人註記。

在史前館待了短暫的一個月,成為我正式接觸考古的開端,這短短一個月雖然學習到不少新事物,但我非常清楚在學習考古的路上還有很長一段要努力。史前館對於喜歡博物館事務或者是對考古有相關興趣的學生們來說,是一個非常棒的實習地點,能在大學生涯最後的夏天來到這裡接受知識的洗禮,除了感謝以外還是只能感謝了。

(本文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學生,2017年史前館實習生)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