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回想 • 迴響

2023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實習了43天,留下些什麼?

文‧圖提供/裴畊畬

「怎麼好像有點醜?」

展廳內,有個女孩和朋友在錯落有致的展櫃間遊走、駐足與端詳,一旁的我偷偷用目光追隨,值勤久了,學會觀察往來的群眾,為了維護展品,也為了及時提供幫助。曾經就因記得觀眾的特徵,而幫助一個焦急的阿嬤尋回在互動體驗區流連忘返的孫女們。

女孩和朋友走過一個又一個展櫃,注視著玻璃櫥窗內的文物,時而挪動身軀躲避鏡面的反光,時而輕聲交談,慢慢來到我身旁的展櫃。他們在這裡停留的時間更長些,凝視許久,默默莞爾說道:「怎麼好像有點醜?」側身的我聽見了有些驚訝,同時好奇心也被激起,便記住他們凝視的方向。待他們離去,順著方向找到他們口中有些醜的文物,那是一個在南關里東遺址出土的「大坌坑文化直口折肩黑彩罐」。

南科考古館第一展廳的直口折肩黑彩罐,屬於距今5000至4300年間大坌坑文化

南科考古館第一展廳的直口折肩黑彩罐,屬於距今5000至4300年間大坌坑文化。

在距今5000至4300年前的先民手下,經過揉練、塑形與裝飾,最後燒製而成陪伴著他們的人生,再被時間洪流沖刷掩埋直至今日,雖破碎卻仍以完整示人,實屬不易。褐色與黑色交織的罐身有些歪斜與碎裂,在沒有轆轤的時代,雙手與陶拍、陶托漸漸完整它的厚薄與圓滑。器物下方的鏡面映照出罐底的拍印繩紋,遙遠的故事隨著拍打一同鑲嵌進紋路的縫隙。從罐器的原料取用可以追溯地理位置、社會交往;從形制可以明白飲食習慣、功能用途:從成色可以窺見技術工藝;從裝飾可以知曉審美取向、精神意涵,找到它們的我們,再將故事串聯出文化。

著急地在心裡為直口折肩黑彩罐辯護到一半,忽然想起初次踏進展廳的我,又何嘗不是如此,當時看著觸目皆是的石器,也納悶著,可以從這些模樣相似、破裂殘缺的器物知道什麼,為何它們需要被如此慎重保存?依稀記得考古館研究員和我們說,曾有人發出疑問:「這些破碗瓢盆有什麼好看的呢?」以當今的目光凝望歪歪扭扭的它們,確實稱不上漂亮。

但如今的我因實習而接觸、了解更深,所以發現在美醜之間,還有著更為重要的價值,不論聚合或四散,它們的存在自有道不盡的意涵。珍視過去的研究人員透過實驗、檢測、研究文物而分析出的知識,若無法傾訴於眾人,便太過可惜。典藏過去與延續至未來同樣重要,我想這就是博物館教育推廣的責任與意義所在。

擁有實現言行一致的機會

希冀透過實習接觸教育推廣實務、各項活動之構想至執行過程。如展覽的發想、資料蒐集、溝通討論、設計製作、布展撤展,以及各式教育活動的構思、執行、效益評估等,亦或是觀眾導覽、大眾需求服務。」回看實習前為了申請南科考古館實習所寫下對自己的期許、對工作的期望,已然如願在這個夏天一一兌現。

南科考古館展示教育領域的工作涵蓋展示、教育推廣及公共服務,與典藏管理領域面對的是文物相比,更多的是直接與觀眾交流。在展示教育領域的實習工作中,試以大坌坑陶器為主軸,發想並策劃一場展覽,這約莫是整個實習過程中時間跨度最長的執行項目。目標訂定後,為了支撐展覽的知識性與豐富度,需要大量閱讀與蒐集資料,為確保資訊真實性,時常挾著問題請研究人員解答,很感謝考古館的每個研究員都耐心的回應,甚至補充更多相關知識,使我收穫頗為豐富。除了自己埋頭苦讀文獻外,也不斷與實習夥伴溝通討論,將概念立體化,而後在不同階段向研究人員報告,從反饋與前輩的經驗中汲取新知,進而嘗試勾勒出完整的展項規劃。

同時我也接觸視障活動的發想與執行。很高興這次有機會參與考古館首次舉辦的視障導覽活動,十分感激主辦活動的研究人員大膽放手讓實習生執行活動流程,並小心謹慎提點修正我們的缺失。我時常忽略轉化專業知識的重要性,有時大量蒐集資料後,轉身就攤在觀眾面前,館員便會教導如何以大眾最容易吸收的方式訴說,避免太過專業的用語,偶爾使用貼近日常生活的譬喻,讓人產生共鳴,重視品質更勝於數量,多不如懂。

視障導覽活動當天,我負責第二展廳漁區與農區的介紹、立體拼陶觸摸體驗的陶器解說、文物驚喜箱環節的知識講解。臨上場前緊張到乾嘔,但仍相信付出時間準備的內容已爛熟於心,且因需要時時注意視障體驗者的反應,所以儘管腦筋慌亂一片空白,依舊決定棄稿上陣。

為視障體驗者導覽展廳

為視障體驗者導覽展廳。

活動在館員配合下進行順利,但我負責的部分不夠圓滿,在心中不斷懊悔、反覆斥責自己時,有位女士握住我的手,很溫暖地說:「謝謝你們辦這樣的活動給我們,你做得很棒,你一定花了很多時間背下那些稿子吧!」活動開始前,我以為自己是給予的那方,沒想到卻意外獲得了很大的力量。那位女士是音樂專業,要考老師需了解在地的歷史,來考古館可以加深她的知識,談話間得知她為了寫論文,失去了一眼的視力,雖然不太清楚在這之前她的視力狀況為何,但她說她覺得沒關係,這是對自己的期許要求,一定要完成論文,讓學音樂的後輩不至於那麼辛苦,這樣的精神與志向令我非常敬佩。因為這場活動,讓我真切認識與接觸視障群體。

那天還有一個伯伯將手機貼在眼眶旁,伴著有聲相簿和我分享許多照片,有新品種的百合花,以及可愛的小鳥。僅僅相處一天的時間,便顛覆了許多從前的想像,我以為視障者看不見所以步伐就會顫顫巍巍,但其實並非如此,他們一路走得踏實堅定,不知道是不是也曾經歷過一番掙扎,才有辦法讓我們視為的苦難與缺陷,以微不足道的模樣展現,讓我收起憐憫,只剩尊重。

館員絞盡腦汁發想,而後經過數次會議討論、駁回修正,直至定案再製作教具、討論遊戲進行程序,最後才濃縮成短則一小時、長至一整天的「教育推廣活動及遊戲」。實習前不明白背後的辛勞,實習初期,甫接觸相關工作時覺得有些疲累,但慢慢能從中獲得成就感。製作教具的同時也反覆思考如何設計適合觀眾操作,是否真能傳遞知識?且在製作之時也會閱讀大量資料,不知不覺間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量。

儘管做得開心、有成就感,但仍覺疲憊。在接近實習尾聲的視障導覽活動中,須向視障體驗者解說並介紹第二展廳的「單邊架艇」,但因為形制複雜,無論怎麼描述都很難輔助想像與還原船隻外型。為了有更好的體驗,所以前一晚熬夜製作四艘黏土模型,做到中途不禁笑了出來,我這是在幹嘛呢,把自己搞得又累又睏。捏了好幾個小時的船,也許只會在他們手上停留一分鐘,但若是他們能為此開心、真的能幫助他們更明白船隻造型,那麼一切都值得了。

視障體驗者觸摸輔助教育推廣「單邊架艇」黏土模型

視障體驗者觸摸輔助教育推廣「單邊架艇」黏土模型。

有太多值得感激的事

除了教育推廣與展示服務工作外,有幸能夠參與到部分典藏管理組的事務,如文物整飭工作、製作無酸文物保存盒、揀選洗土等,吸收了許多豐富有趣的專業知識。43天似乎不算長也不算短,但因為知道時間過得很快,所以對於只有43天的實習生活格外珍惜,每件事情都想全力以赴。但越想把事情做好,就越容易發現自身不足之處,好幾度陷入悲傷。現在回想起來,實習過程中最常說的話大概是「對不起」。但漸漸地我發現,沒有人會責怪我的不足,甚至容許犯錯,鼓勵我從中學習檢討,說出改進方式,然後再次嘗試。

實習真的是非常特別且寶貴的經驗,我們以學生身分踏入職場,可以大方表示自己還正在學習,也可以藉機知道職場上對於各類型工作所要求的能力為何,實習結束後再努力補強。有些人在這個過程更堅定自己的夢想,也有些人意識到自己必須換個夢想。

因為在展示教育及公共服務組實習,所以有非常多機會接觸觀眾,每次都令人驚喜。當知道今天也有活動需要支援時,總是特別期待會遇到怎樣的人。是志工阿姨的熱情引薦,讓我初次嘗試向觀眾導覽,在此之前我始終缺乏勇氣,是阿姨不吝稱讚與反饋讓我跨出那一步。

和任何人接觸都能有不同的收穫,例如與小朋友相處經常被他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驚豔,但是在見到他們之前,要做特別多準備,規劃活動、材料整備等等。教具製作和材料整備是過程中最耗時、身體最能感受到勞累的階段,摺小火車、縫沙包、洗葉子等等,時常固定同個姿勢好幾日,到後來大家都扶著腰和脖子叫苦連天。說實話很累,可是很神奇的是,這樣的疲憊在見到觀眾笑顏時真的能一掃而空。雖然講起來特別矯情,但好像真是如此,不知道怎麼發生改變的,只是漸漸地發現雖然累、但心裡仍是快樂的,因為知道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有意義,會有人因此而開心,所以不再只是當作工作義務,而是試著思考,怎麼做才能更好。

實習的過程特別快樂,卻也感到難過,到最後對那些可以做得更好卻未達成的事情,還是抱有遺憾,但沒關係,我已經收穫非常多了。謝謝這段經歷使我成長,也謝謝所有促成這段經歷的人事物、老師、帶導人、所有館員以及實習夥伴等,我的實習非常充實,且學習到的一切將伴隨著我繼續成長。

小朋友的豆畫DIY創作,小朋友的想像力都很豐富,成品皆令人驚豔

小朋友的豆畫DIY創作,小朋友的想像力都很豐富,成品皆令人驚豔。

帶領補習班的國小生團體操作教育推廣遊戲,讓他們能在歡樂中學習考古知識

帶領補習班的國小生團體操作教育推廣遊戲,讓他們能在歡樂中學習考古知識。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學生,2023年南科考古館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