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頻道
學校、社群與博物館:史前館的東南亞文化教學
歡迎大家來史前館戶外教學的時候,透過DIY來接近並且認識東南亞文化!
喔~~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機會跟組合呢?那是因為史前館自從與臺東縣外籍配偶協會合作以來,歷年來逐步開發出不同主題的東南亞文化動手做教案與材料包,形成年度固定的活動行事曆與教育活動。現在,各級團體於申請到館套裝行程時,只要加碼少許講師費,就可以在外籍配偶講師的陪伴下,透過各種主題的DIY,在本館親近並感受越南、泰國、印尼等文化的動手做魅力唷!
來臺東多年並且在此地落地生根的外籍配偶姊妹,事實上就是推展國際文化最好的在地大使。來館師生可以不用擔心語言溝通的問題,直接就能以中文跟姊妹講師閒話家常、請教問題。透過姊妹們擔任講師,站在講臺上大方介紹自己國家的文化,可以促進師生有機會正向認識東南亞文化;若老師們能在校內搭配認識東南亞的單元,就可以更有效促進學童打破因為不熟悉、不認識新移民而帶來對新移民之子的不自覺歧視,營造校園內與家庭裡多元共榮、彼此理解的氣氛。
當然,如果學校有機會願意邀請外籍配偶講師群到校進行主題教學,史前館教育資源中心也非常樂意安排,進行結合學校、社群與博物館的活動。通常我們的教學模式是:主題動手做相關國家文化介紹、DIY動手做程序介紹、實際動手作、師生與講師交流,所需時間則視學生年齡層與DIY難易度而定,通常一場教學活動約需兩節課時間。
曾有校長感受過東南亞文化到校教學的魅力而這麼說:「感謝史前館能辦理這項活動,並將這機會給予本校,讓孩童可以透過這種多元化教室的實踐,認知真實社會的多樣性,進而適應各種不同文化情境,體驗並欣賞多元文化的豐富與優點,進而學習包容、接納與尊重。」每每想起學校有這樣的回應,就是對博物館跟協會一起辦校外教學最大的肯定。
經常與姊妹到校教學的本館教育推廣員呂亞竹小姐這麼說:「身為館員與家長,我個人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活動,這樣的多元文化交流會使社會面貌更多樣。文化之間無關優劣,只是不同而已,我們對自己的文化要更了解、反省與創新,對其他的文化則要尊重、欣賞及學習。」這是她參與多場協同教學的經驗,也是最真誠的感受。
博物館既然是一處展現各種發聲的論壇與增進交流理解的平台,而史前館又是具有族群色彩的博物館,強調「人、土地自然與文化」的軸線,那麼與國人生活、呼吸在一起的外籍配偶,我們理當也要更有誠意透過可以營造的管道去認識他們生長的地方以及習俗思維,就如同主流社會也要去認識原住民族群的各種文化與思維。
博物館與社群所能聯手合作並帶給學校的便是補充社會教育的面向,讓我們的孩子有機會從小就能透過校方願意營造的機會,從而認識不同群體,及早在這個全球化與移民流動的時代當下尊重他人、反省自己的概念,那就等於是為孩子們的身心人格發展與視野態度預備正確的基礎。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
-
考古探索
-
博物館頻道
-
博物館花絮
-
搶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