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博物館頻道

「百合花記」──寫下魯凱族人對花的愛戀

文‧圖/林建成

「百合花記」是2014年臺灣原住民樂舞傳承計畫的展演總匯整,藉由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新富社區遷徙魯凱族族人,透過傳統儀禮及藝術表現,終身實踐百合花精神的動人故事,串聯出當代東部在地魯凱族如何克服環境的艱難,維繫傳統百合花文化內涵的努力過程。

一、買「花」的魯凱族人

原居住於屏東縣霧台鄉一帶的魯凱族人,1960年代前後有十餘個家族翻越大武山進入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在滿是雜草的環境中胼手胝足建立小茅草屋棲身,靠著狩獵和種植芋頭撫育兒女。

僅管環境艱辛,這群遷徙魯凱族人從1997年起,曾經陸續舉辦過多場「佩花結盟」儀式,例如1997年4月Peljeng(陳六九)的兒子Sasadr(陳參祥)感念母親Sirigu(陳金蓮)從小因家中清苦,沒有透過儀式戴百合花,心中一直引以為憾,因此在女兒陳師涵10歲時要求循古禮辦理假結婚儀(muapalapalang),取得佩戴百合花飾權。

2003年夏季,新富部落的魯凱族人歐美惠,為了讓女兒擁有佩百合花飾權,也慎重地舉行kialjirau儀式,女主人3歲時母親曾為她向頭目買百合花飾權的佩戴,基於疼愛女兒的心情,她再度邀請頭目及親友一起來見證。

二、愛「花」的魯凱家庭

進入柯永祥頭目家客廳,就發現櫃子裡擺了6、7頂傳統頭冠帽飾,每一頂皆精心設計圖紋裝飾且色彩華麗,上頭插著數目不一的百合花。頭目說,他的頭冠插上百合花是曾參加救難才擁有的榮耀,至於父母親留下來的頭冠一定要好好保存下來。

圖一百合花頭冠與額飾

百合花頭冠與額飾。

吳阿福、歐美妹夫婦是部落重視魯凱傳統文化的模範,家中也擺滿了百合花頭冠,其中還有小米編織成的頭冠,因為每年維持種植小米最多的家庭,才擁有這份榮耀,夫婦倆侃侃而談由阿禮原鄉傳承的百合花飾權,仍然適用於嘉蘭。

柯頭目提到,除了頭目具有百合花圖紋裝飾權利外,透過部落公認的美德或技藝,例如男子獵取六頭山豬以上,女子具良好婦德操守等條件,一般身分族人也可取得佩帶百合花飾榮耀,提升在部落的社會地位。他說,今年收穫節會場上還看見不遵守規定的人,隨便插百合花在頭上,他找機會去規勸,並要對方取下。

三、夢想「花」的舞蹈實踐

長期推動樂舞教育的陳參祥,是以身實踐百合花精神的代表人物,為了完成父親的心願,蓋了東臺灣第一棟傳統石板屋,接著規劃現代「百合屋」園區,並且開放給社會各界作為文化參訪據點。

1989年陳參祥特別結合傳統舞步基礎,創作了「百合花舞」,舞碼特殊的設計是讓每位舞者手上繫著百合花,藉著舞蹈讓無法佩戴百合花的婦女們也能盡情抒發對它的愛意。

陳參祥說,未經過佩花結盟儀式,婦女們不能在頭上佩戴百合花,改拿在手上表演,透過百合花分享到喜悅,「大家的心也可以連起來」。這齣融合了東、西魯凱族文化內涵的舞碼,從東部的嘉蘭、介達國小傳統舞蹈教學推廣到社區,獲得魯凱族人的認同,近年來已成為魯凱族Taromak部落的代表性舞碼。

四、展演「花」的夥伴們

為了讓百合花文化完整呈現,特展策劃了展演合一方式,由多年來一起推動樂舞計劃的公服組同仁碧蘭、彥霖共同協助;適逢暑假期間,幾位大學相關科系到館實習同學也先後加入團隊成為夥伴,得以親自體驗從田野帶回的資料,經整理轉換為展示的過程。

其中宣妤、玫萱以視覺藝術專長所學,實際參與視覺及版面設計,楷盛則協助開發百合花手環作品,做為推廣教育與宣傳使用。雖然因為實習日程不一,成員陸續離開,也補進了新的生力軍,孟霖適時接手以百合花的關懷、結盟意涵,順利完成了「走過88關懷731」活動。開展前士容、祖如的投入,更得以讓8月16日的開幕展演,從展示到表演佈置全部到位(儘管玻璃屋場地因會議關係到了最後兩天才進場佈展)。

圖三百合花記展演結合了本館展教公服同仁及實習同學合作的成果

百合花記展演結合了本館展教.公服同仁及實習同學合作的成果。

圖五走過88%2C關懷731活動%2C嘉蘭村青年分送百合手環--吳玫萱攝影

走過88,關懷731活動,嘉蘭村青年分送百合手環--吳玫萱攝影。

團隊成員經常因應各項需求,隨時進行溝通討論,尋求修正或解決方法,事實上如果沒有他們的付出,這項極少量資源的展演不可能做出多元甚至從主體延伸出去的社會關懷(走過88關懷731)活動。

五、舞動「花」的嘉蘭村人

8月16日百合花記特展在史前館開幕當天,我們在玻璃屋展演場內佈置百合花飾,參與的族人與民眾帶著喜悅的心情出席,擠滿了整個場地;為了呈現完整的百合花文化,特別再以歌舞盛宴表現其藝術內涵,焦點在於魯凱族傳統「百合花婚禮」,將其搬到博物館舞台:新人來自臺東嘉蘭村,排灣族新郎李詩偉迎娶魯凱族新娘陳文蘭,在族人和民眾的祝福下,完成了魯凱族傳統結婚儀式,現場流露動人的情感,尤其是母親與新娘淚水交織著哭調歌謠,表達依依不捨,感動許多民眾。

這場百合劇場,匯聚了東、西魯凱族樂舞表演,東魯凱由長期與館合作的Taromak部落演出百合花舞、勇士舞等舞碼,嘉蘭村遷徙魯凱族代表西魯凱表演百合花歌舞劇,讓在場民眾參與一場難得的百合花洗禮。

圖二百合花記展場

百合花記展場。

圖四百合花婚禮在展演場舉行前的大合照-黃士容攝影

百合花婚禮在展演場舉行前的大合照-黃士容攝影。

六、結語

陳參祥老師早於半年前即著手規劃男女老少族人依不同場合辦理佩花內涵的歌舞劇,同時利用收穫節晚會進行演示,工作團隊也曾兩度進入部落紀錄排演及工作實況。

他更是整個展演付出最多的人,無論是展示文物收集、安排田野調查、樂舞排演,甚至道具製作、展演場地佈置無一不親自參與,他對族群、部落的全心投入,感動所有策展演團隊成員。陳老師,我們謝謝你。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百合花記」策展人)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