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南島文化專欄

生命的旅程:記2012年印尼中加里曼丹Dayak人的背兒帶調查

文‧圖/方鈞瑋

為了籌辦本館2014年的「繁衍、祈福與保護:背兒帶文化特展」,我於2012年6月來到印尼中加里曼丹省,調查當地Dayak人的生育觀念與背兒帶之運用。這次調查行程透過任職中加里曼丹省Museum Balanga的Yerson先生規劃,Yerson先生本身是一位Dayak族裔人類學家,他除了協助進行行程規劃,也擔任本次調查的導遊與翻譯。一大清早六點不到,我們即從中加里曼丹省首府Palangkaraya出發,往北走,前往Dayak Ngaju支系的聚落Tumbang Malahoi。

Tumbang Malahoi簡介

Dayak語Tumbang是指河流交會之處,由於這個村子位於Malahoi河與Baringei河的交會處,於是以其中較大的河流Malahoi,為這個村子命名。Tumbang Malahoi約有100個家戶,人口數約400-500人,居民屬於Dayak Ngaju支系。當地居民主要生計來源是橡膠,他們收集橡膠汁液後,集中賣出獲利。當時收購的價格約為100公斤可得印尼盧比(印尼盾)600.000元。我們在河上見到一些長方形黑色橡膠綁成一串,Yerson說,當地人會用水運將橡膠運到下游的都市販賣。此外,當地人也在聚落外緣開闢農地栽種稻子與蔬果,用來自己自足。

圖1:Tumbang Malahoi聚落沿著河流兩岸居住

Tumbang Malahoi聚落沿著河流兩岸居住。

在過去,河流是最主要也最重要的交通路線,當以往公路交通不盛行之前,每一家都有一艘船在河邊。現在因為公路開通,摩托車、汽車普及,大多數人轉而普遍使用陸路做為運輸途徑。此外,河流也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他們在河邊洗澡、洗衣服、釣魚,將豬圈搭在河上,河流也是小朋友最佳的遊樂場。

傳統長屋Betang Toyoi介紹

Betang Toyoi長屋興建於1876年,屋子長3.5公尺,寬10公尺。以第一代祖先也就是興建者Toyoi命名,目前居住在長屋者為Toyoi第七代子孫。

長屋為典型的干欄式建築,中間為主屋,左右兩側各連接一個廚房的附屬建築。長屋為木構建築,主建築為木柱,牆壁與屋頂以樹皮一片一片搭成。長屋入口處在屋子中央位置,必須攀援兩層木梯才能進到屋內。木梯是以一整根木材雕刻成一級一級的造型,旁邊加有把手。

圖2:Betang Toyoi長屋正面影像

Tumbang Malahoi聚落沿著河流兩岸居住。

生與死的距離:二次葬的習俗

面對長屋左邊,為這個長屋家族的二次葬棺木(sandung)與伴隨的木雕像。這個家共有兩個sandung,一個是高架式以木材製成的家族性sandung,另一個是在地面上以水泥製成的sandung。

Yerson說明,在地上的sandung屬於個人型的,亦即惡死者(亦即意外死亡者)的二次葬棺木。Dayak人相信,惡死者的靈魂經過Tiwah儀式後,也可以回到天堂,但其骨骸不能與其他祖先放在一起。Sandung旁邊矗立的木雕像,為每次舉行Tiwah儀式時所製作。儀式結束後,將祖先骨骸以背兒帶包裹背負放入家族性的sandung中,象徵新生,而木雕像則立於sandung旁。

圖3這些木頭是死者的橋樑

這些木頭是死者的橋樑,他們相信舉行Tiwah之後,死者靈魂會沿著這根木頭往天堂去。

Yerson說,Dayak人認為,死後的世界與活著的世界沒有什麼不同,所以sandung基本上就是傳統長屋的縮小版。在sandung下方有許多盤子,詢問Yerson之後得知,這是給祖先的供品。Sandung旁吊掛的豬下顎骨就是舉行Tiwah時所殺的豬。

在Betang Toyoi對面豎立了好幾根約3公尺以上瘦長的木頭,木頭頂端雕成橢圓形或是鳥的形狀。Yerson說,這些木頭是死者的橋樑,他們相信舉行Tiwah之後,死者靈魂會沿著這根木頭往天堂去,鳥的名字為patar,死者靈魂會乘著鳥到達天堂。

生育習俗與背兒帶文化

婦女得知懷孕第一胎時,要在長屋的公共空間舉行稱為Nyaki Birit的儀式,祝禱小孩從懷孕到生產過程的平安。懷孕7個月後,由於肚子越來越大,母親的工作量會逐漸減少。根據當地Dayak習俗,懷孕的母親會節制自己的飲食,每餐吃少一些。如果感覺孩子在肚子的右邊是男孩,在左邊則是女孩。

生產由產婆來家中協助生產,孩子生出來後,以一種稱為Kusak Tabuni竹編籃來放胎盤。當地人認為胎盤是有性別的,胎盤性別與孩子性別正好相反。因此,胎盤與孩子是最早的同胞關係。

將胎盤放到竹編籃後,要妥善將胎盤埋葬,他們認為若將胎盤埋在道路中間,因為道路的人來人往,以後這個孩子會很有人緣。埋葬胎盤時還要準備一點錢與雞肉做為給胎盤的供品。

小孩出生3天後,舉行稱為Maruah Awau的儀式,準備雞肉、豬肉、布、飯、錢與entang一件,將小孩的衣服脫光,帶到屋外,進行儀式。孩子生下1周到1歲,所使用的背兒帶稱為entang。過去的entang是由麵包樹製成,聽說更早之前也曾以鳳梨纖維nanas織成的布當做材料,但現在都是用工廠生產的背兒帶,稱為tinpung。Mungen表示他未曾見過以Nyamu樹皮製成的entang,只是從母親的口中聽過,猜測據今約100年前就不曾製作了。

詢問Mungen關於背兒帶的餽贈習俗。Mungen說,她一共有4個孩子,每個孩子有一件entang,通常用到小孩1歲以後,entang也就顯得破爛不堪了,所以就直接丟棄,不會傳給下一個小孩。孩子出生後,entang可以是娘家的母親或是婆婆或是由其他人贈送的禮物,甚至可以自己去買一條,在這個方面並無任何特別規定。

背兒器具的使用

隔天早上,我利用時間進行當地三種背兒器具:entang、lontong與Keba的使用方式記錄。首先,村民先示範entang的使用。報導人拿出一條背兒帶entang,這個形式的背兒帶與我們在雅加達織品市場採買到的中國圖樣背兒帶相同。

圖4:小孩出生後到1歲背兒帶(entang)的使用方式

小孩出生後到1歲背兒帶(entang)的使用方式。

首先,她先用手抓抓背兒帶,將背兒帶弄成一條寬度較窄的布條。然後右肩左斜,將結打在右胸前,在左胸前與左手腋下將布拉開,形成一個半圓弧的空間,可以放置小孩。如果背負的距離不遠,不必打結,只要稍微交纏一下即可,交纏的位置可以在胸前,也可以在肩後。如果要出遠門,則要在胸前打一個比較堅固的雙結。

使用Lontong時,先將一塊布墊在Lontong底部,小女孩才坐進去。母親以背簍上的藤製背帶將背簍背起,此時母親的臉朝前,小女孩的臉朝後。由於背簍有曲線造型,剛好符合背負者背部的曲線,這是一個具有人體工學的設計。

圖5:使用Lontong背簍來背負一歲以上的女孩

使用Lontong背簍來背負一歲以上的女孩。

Keba的型制與Lontong不同。報導人說,男女都可以製作Keba,但Lontong只有女性才能製作。同時,Keba主要用來背負男孩,Lontong主要用來背負女孩。

圖6:Keba主要用來背負男孩

Keba主要用來背負男孩。

在這次短暫的調查行程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不僅是當地濃厚的人情與文化內涵,更包括那種對生命的態度:生與死並不是截然劃分的,而是一段生命的旅程。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