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頻道
用時裝來思索:史前館「第一浪潮:當代澳洲與臺灣原住民時裝藝術展」尤瑪•達陸的三組作品(上)
2022年7月1日,「第一浪潮:當代澳洲與臺灣原住民時裝藝術展」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2樓特展室正式與大眾見面。走進特展室,迎面而來是一面貼著第一浪潮展覽主視覺意象的透明玻璃,透過玻璃向前望,清楚可見兩個相對的圓形展台,右邊展台展示澳洲原住民服裝設計師Lyn-Al Young四件以季節為題的作品,左邊展台則展示臺灣原住民藝術家尤瑪•達陸(Yuma Taru)所設計兩件分別命名為《蛹》與《蝶》的作品(註)。行經這兩個圓形展台中間的通道,觀眾可以自由選擇右轉先進入澳洲展區、或是左轉先進入臺灣展區進行探索。
身為這個展覽的共同策展人,關於澳洲與臺灣當代原住民時裝展的展覽標題命名,我們的確經過了一番思索:「究竟要選擇什麼語詞呈現兩地的共同性及展覽主概念?」經過討論後,最後使用「第一浪潮」。
「第一」試圖帶出這個展覽的主體—臺灣與澳洲原住民。在當代,澳洲越來越傾向將過去習慣稱為的「原住民」的這群人稱為「第一民族」(First Nation),強調他們先居於這塊土地的事實,第一民族的身份與認同也成為這個展覽的共同性。「浪潮」則有兩項意涵,從地理環境出發,我們希望藉以強調澳洲與臺灣被太平洋包圍的事實,呈現海洋連結臺灣島嶼及澳洲大陸;另一方面,浪潮也呈現兩地原住民服裝設計的發展歷程,透過服裝設計,原住民設計師與創作者利用其文化遺產為根基,在當代形成一股股如浪潮般的力量,這些如浪潮般匯集的力量也對社會產生影響。
展覽的導言點出了策展的核心概念:
《第一浪潮:當代澳洲與臺灣原住民時裝藝術展》呈現臺灣與澳洲墾殖民經驗下的第一民族/原住民族,深度反思主流文化和時尚產業,持續連結土地、族群及其當代身份,給出的時尚主張。這不是浪花似的流行趨勢,而是伏流般持續肯定與認同原住民族的運動。
這段文字已經清楚指出,策展人將臺灣與澳洲兩地的原住民時裝設計視為對主流社會文化與時尚產業進行反思的運動,透過時裝帶出的訊息並不侷限於視覺可見的形、色、紋、質,而是透過具體可見的形色紋質呈現設計師對世界的思考與反省。在這篇短文中,我想順著這樣的理路出發,以泰雅族設計師尤瑪•達陸在這個展覽中展出的三組作品為例,說明設計師的創作意念,以及在這個展覽中被賦予的詮釋位置。
《蛹》與《蝶》
做為臺灣展區的第一組作品,《蛹》與《蝶》具有非常獨特的造型與視覺效果。這兩件作品以多條泰雅族織帶,利用拼接、縫合的方式製作而成。顧名思義,《蛹》這件作品呈現為一件立體圓錐形、內部中空、如同蛹狀的服裝;《蝶》則以未完全縫合的織帶,呈現蝴蝶揮舞翅膀的造型。
第一次見到這兩件作品是在2021年7月,我們一行人風塵僕僕前往位於苗栗縣泰安鄉象鼻部落的野桐工坊。說明來意之後,我們詢問尤瑪是否可向我們介紹幾件她在「森林之心:泰雅服裝秀」設計製作的代表性服裝。尤瑪於是拿出幾件她覺得重要的作品,《蛹》與《蝶》也在其中。初次見到這兩件服裝,我立即被服裝大膽的造型與繁複的圖紋震懾。設計師尤瑪接著娓娓道來這兩件作品的創作理念:
在創作這兩件作品時,我思考著,中部原住民的處境並不像你們在東部那樣,在東部,原住民有許多現身的空間。根據我的觀察,中部原住民反而呈現一種「中空化」的狀態,中部原住民文化反而很少被一般社會看到。
乍聽到尤瑪對於臺灣中部原住民現況所下的「中空化」評論,我著實被震驚,因為若單從字面上的理解,中空化意指中部原住民文化內涵的空虛與流失。然而,尤瑪又繼續說:
然而,如果我們更仔細的去看,這種中空化現象的內部,反而創造一種空間,讓許多力量可以在裡面成形、匯聚,就如同蝴蝶的幼蟲在羽化之前,所經歷一段不動不食的蛹期,其實正蓄積能量,即將羽化破蛹成蝶。
《蛹》這件作品是尤瑪觀察臺灣中部原住民文化蟄伏、等待展現自我機會的現況,而《蝶》這件作品則期勉破蛹成蝶的蛻變時刻到來。尤瑪對於這兩件作品的創作理念:蓄積能量,破蛹成蝶,也成為這個展覽中臺灣展區的破題,並安排在臺灣展區展覽架構的第一單元Mahala'iy降雪:
大地休養生息,預備甦醒。
遠眺雪山聖稜線的白雪、腳踏屋外的薄雪、以及拂面吹來的冷冽寒風,這是大地休養生息,人們相聚、訪親走戚的時節。女人織布、男人編籃,預備著大地的甦醒。
在大安溪泰雅族人的季節觀中,一年始於Mahala'iy降雪,這個時期大地看似毫無生機可言,實際上,生機卻在降雪之下持續醞釀著。《蛹》與《蝶》這兩件作品不但對應著降雪的季節主軸,也回應對中部原住民文化的觀察—力量正在匯聚,並期許破蛹成蝶。
因此,在展示時,我們刻意將《蛹》這件作品呈現出內部能量飽滿的狀態,《蝶》則讓人形模特兒雙手上舉,呈現破繭而出的姿態。此外,考量《蛹》與《蝶》這組作品同時回應原住民族在臺灣主流社會中的處境,展覽拍攝團隊特地選擇在臺南孔廟的紅色外牆由素人模特兒穿著這組服飾進行拍攝(未完待續)。
(註)尤瑪.達陸(Yuma Taru)是大安溪流域泰雅族人,也是野桐工坊的創辦人。她傳承泰雅族織布技藝,也從事當代纖維藝術創作,2016年文化部授予「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頭銜。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副研究員兼組長,「第一浪潮:當代澳洲與臺灣原住民時裝藝術展」臺灣展區共同策展人)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
-
南島文化專欄
-
博物館頻道
-
博物館花絮
-
搶先報
- 牛罵頭文化與長山頂II遺址-Niumatou Culture and Changshanding II site
- 臺灣玉的奇幻旅程-The Fantastic Journey of Taiwan Jade
- 文化復振:西拉雅、馬卡道、大武壠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 The Siraya, The Makatao, and the Taivoan Peoples
- 南島新視:印尼 Austronesian New Vision :Indonesia
- 蘭嶼島與飛魚:教具箱介紹 Lanyu Island and Flying Fish: Introduction to the Teaching K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