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回想 • 迴響

2015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在博物館尋寶

文‧圖/莫子瑜

2015年暑假我決定到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實習,在臺東這地方是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我一直覺得在博物館工作是個很酷的點子,從不同於一般遊客的角度,看到博物館內在的一面;另一方面是希望在暑假可有多一點突破。於是我抱著尋寶與探索的心情,交出實習申請表。

我要謝謝我的帶導人─展示教育組張至善大哥。他設計了一些任務,要我去完成,不只是單純把工作完成,也讓我在這幾項任務中,拓展眼界、吸收知識。

第一週

首先呢,是營隊攝影。我來的第一個禮拜,剛好遇到大專院校的隊輔訓練營,我們和他們一起參與活動、記錄過程。其實,過程中我拍到的照片並不多,因為跟著導覽姊姊,我自己聽導覽聽得入迷,這讓我對史前館有了初步的認識。

第二週

這次我的工作是將展場語音導覽全部換成QR Code,讓遊客能直接掃描到展廳的資訊。我印了119個QR Code並且一一掃描、紀錄編號,之後裁剪、護貝,再到展場配對編號,貼上它們。

在這個過程中,我幾乎把所有QR CODE 內容都讀過一遍,幫助我了解博物館收藏品的來歷和故事。這就像博物館尋寶遊戲,配對每一個寶藏的故事。

S__6324368
S__6324370

製作QR Code的過程也讀過所有的內容,像是更了解博物館寶藏的故事。

第三週

這次為了製作展廳的互動體驗展品,我們請來後山園企業有限公司的設計師侯方揚先生一起腦力激盪。這組月桃葉編織讓我印象深刻,由一大片灰綠色的橡膠切割而成,用來體驗編織月桃葉的遊戲。我覺得它本身是一個好點子,不像耗材有成本的考量、不易被破壞、也多少能夠體驗編織的樂趣。但因為它本身的材質與質感不像月桃葉,沒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所以最後我們決定把外皮貼上月桃葉的質感,希望讓視覺與手感更貼近月桃葉。

七月這段期間,我到高雄參加研習營,請了兩個多禮拜的假。當我回到博物館,看到改良後的月桃編織,有一股莫名的開心與成就感。整片橡膠變薄了,視覺上就像真的月桃葉,我試著編織了一小部分,效果還真不錯!

S__6324373
S__6324375

展廳活動仿製月桃葉編織,修改顏色之後,看起來真的像月桃葉了呢。

第四週

在開始任務前,至善大哥要我讀一本書《尋熊記》,讓我對臺灣黑熊與保育有初步的認識。這本書的作者黃美秀女士,是國內第一位針對臺灣黑熊進行長期野外研究的女性。她投入臺灣黑熊研究,深入玉山國家公園,在這一年多時間逐熊而居,追蹤黑熊的動向,身歷險境。這本書不像論文,而是一本日記,在故事中讓人對「瀕臨絕種」的黑熊有更多正確的認識與了解,希望勾起人們對臺灣黑熊的保育意識。

S__6324385

觀察觀眾與黑熊公仔的互動,非常有趣,希望這是引發民眾珍惜黑熊及其棲地的一種方式。

我花了一整天時間,坐在臺灣自然史展廳走廊,偷偷觀察遊客與黑熊公仔的互動。可能是因為位置的關係,大多數的人都略過它,多數會停下來的是小朋友。以下是我一天下來的觀察紀錄:

1.經過一天的觀察,我發現大多會停下腳步的是小朋友(國小學童)。
2.小朋友不識字,閱讀學習單時需要大人協助。假如使用圖形、圖片方式,應該可以幫助小朋友對於黑熊有更多認識,進而達到保育動物的教育意義。
3.遊客的反應:1~12歲:摸熊要求拍照、和公仔握手;13~20、21~30歲:自拍、閱讀學習單;31歲以上:拍照、詢問小朋友拍照意願。

收穫滿滿

完成了這一個月的實習,收穫頗多。剛開始實習時,發現工作內容和我期望的不太一樣,但隨著時間,仔細體會實習的樂趣,發現在史前館中可以學習到許多在學校無法學習到的事物,包括了解整個博物館的事務,或是展場佈置都是一門學問。我也非常感謝帶導人,教會我許多以前所不知道和從來不曾注意過的事情,這裡也提供一個舒適的實習環境,讓我們可以學到許多豐富的知識與經驗。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東專科學校文化創意設計科學生,2015年史前館實習生)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