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文化專欄
銜接、轉換與認同:簡介《穿上彩虹衣:館藏卑南族衣飾》
《穿上彩虹衣:館藏卑南族衣飾》是國內第一本以卑南族衣飾文化為主題的專書,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前館)出版。書中精選了卅餘件館藏卑南族衣飾,並搭配了一百多張部落生活及祭儀中所記錄的相關影像,希望能藉此完整地呈現出卑南族衣飾的樣式、使用情境及意義。
對卑南族人而言,織物與衣飾不但是美觀的裝扮,同時也承載著豐富的社會文化意義,更是今日族群認同的重要象徵。但有關卑南族衣飾文化的出版資料屈指可數,也缺乏系統性的介紹。因此,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史前館於2015年規劃執行了臺灣原住民族的館藏研究及出版計畫,並由筆者與卑南族的林娜鈴女士(Seze Pakawyan Katadrepan)女士共同合作,完成了卑南族衣飾的專書。
若依起源傳說及社會文化的差異,卑南族的十個部落大致可區分為南王(或稱「竹生」)及知本(或稱「石生」)二大系統。若依語言學的區分,卑南語則有四個語別,分別為南王、知本、建和及初鹿語系四種。考量十個部落在社會文化及衣飾樣式上皆有差異,為避免以偏概全,本次先挑選了同屬南王系統及南王方言的南王(Puyuma)與寶桑(Papulu)這兩個部落進行館藏研究。《穿上彩虹衣:館藏卑南族衣飾》便是其中一項工作成果,內容是以南王及寶桑部落的衣飾文化作為主要的介紹對象。對於其他卑南族系統及部落的遺缺之憾,則希望能留待在未來進行整理後,繼續出版《館藏卑南族衣飾》續篇。
《穿上彩虹衣:館藏卑南族衣飾》的前段內容,是由筆者及林娜鈴所共同執筆的〈南王系卑南人的衣飾文化與社會連結〉。在這篇專文中,說明了衣飾形制與穿著者的生命階段及社會身分之間的關連性,以及衣飾頻繁使用於個人身分及社會關係的建立及轉換上。希望透過這樣的安排,先讓讀者建立整體性的認識。
卑南族的衣飾文化與使用者的身分密切相關,特別是在性別與年齡階層這兩個範疇的區辨。對於個人生命過程的轉換意涵,亦呈現於衣飾的使用及變化。除了差異及區辨之外,跨越性別與部分年齡階層的共通性穿著,則為代表族群共同性而共享的衣飾文化。因此,在書籍後段的館藏衣飾物件選錄與分類上,便依前述的原則進行系統介紹。對於各種類型的衣飾樣式,書中都提供了漢語及卑南語的名稱對照。在圖說的內容上,也力求顧及卑南族的文化脈絡,並搭配照片來呈現製作者及使用者的實際社會生活。
在現今的日常生活中,卑南族人通常穿著一般的服飾;具有民族特色的衣飾則被視為傳統禮服,主要在部落慶典或重要場合時才會慎重地穿上。卑南族人的傳統禮服,非常重視性別與年齡的區辨,衣飾的形制也標誌穿著者的生命階段及社會身分。在不同人生階段中舉行的生命儀禮,也透過織物及衣飾的應用、轉變及交換來建立及表達社會關係。
例如在南王與寶桑部落的會所制度中,男性青年必須先經由一位男性長者(青年的教父)為其施行圍布pubutan的成年儀禮後,方可進入成人會所palakuwan。日後,雙方的社會關係仍會在彼此的生命過程階段中(例如婚禮及喪禮),持續經由織物的交換作為象徵與轉換。
另一方面,由於衣飾及織繡的製作者為女性,因此衣飾與織物的社會意涵,也涉及了性別的區辨與分類等議題。此外,卑南族的傳統織布temnun與晚近引入的繡製技術meleutr,固然呈現出族人們對於原生及外來觀念的區別,但後來繡製傳統禮服也被族人們廣泛使用為社會身分的表徵,並成為社會關係的一環,因此新的改變也轉化成族群認同的一種媒介。
在卑南族衣飾文化的例子中,顯示出「物」的研究必須與社會文化的探討關連。織物與衣飾的應用、轉變及交換,不但建立及串連了部落內部不同層次的社會關係,同時也顯示當代卑南族社會文化在面對外來變化時,進行轉換及銜接的可能性。
藉由《穿上彩虹衣:館藏卑南族衣飾》這本書的出版,希望能讓讀者們嘗試使用不同的文化脈絡去思考,並理解其他文化中的豐美意義。同時也期望能讓社會大眾體認臺灣原住民族的傳統衣飾並不僅只是單純的裝飾與遮蔽,同時也扮演了重要的社會文化角色。
最後附帶一提的是,本書所選用的書名「穿上彩虹衣」,原為卑南族林志興先生(Agilasay Pakawyan,現為史前館副館長)早期的一首新詩創作的標題,後來經由陳建年先生(Pawdur Dalising)譜曲,成為著名的歌曲。在這首詩∕歌的內容中,描述了卑南族美麗的傳統服飾與穿著時快樂愉悅的景況:
你那衣服真漂亮,彩虹的布上繡滿了紅藍綠白的樣。
有花有草奔騰著獸,有山有水飄湧著雲,更墜掛了像星星的小鈴鐺。
叮叮噹噹,叮叮噹噹。
叮叮噹噹,叮叮噹噹。
伴著你那快樂的舞步,響遍平原和山岡。
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在創作當時對於原住民族認同的污名之感慨心情。在創作這首詩詞的年代,臺灣主流的多數族群仍然認為原住民的社會文化是落後的象徵。當時許多族人只有在原鄉的慶典中,才會大方地穿上自己的傳統服飾,因此最後提到:
你可是天天穿著徜徉?
不是!不是!
現在,這曾蘊含了天地萬靈的衣,
一年四季,只敢在跳舞的時候,才披!
直到臺灣解嚴後,原住民爭取權利的社會運動風起雲湧,原權意識也逐漸抬頭。今日的臺灣社會歷經了轉型正義的過程,開始尊重多元文化的發展。傳統服飾也重新成為臺灣原住民身分認同的表徵。在今日,每逢重要的時刻及場合,卑南族人都會換上傳統服飾,展現對於自我族群身分的認同與驕傲。因此,本書借用《穿上彩虹衣》作為書名,不僅是歌詠卑南族衣飾與社會文化的美麗及豐富,同時也是對於隱含在背後的時代意義及其轉變過程的致敬與紀念。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穿上彩虹衣:館藏卑南族衣飾》主編暨共同作者)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
-
博物館頻道
-
話題 • 話語
-
博物館花絮
-
搶先報